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发布法律咨询 回复法律咨询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110法律微网
您的位置: 110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所有类别 >> 民事 >> 劳动纠纷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毕丽荣  陈晓云  刘哲  刘海鹰  吴健弘  
已解决问题

社会保险、劳动报酬时效问题

 07-09 07:18  悬赏 0  发布者:lzdxly 给我留言 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 回答:(15)
您好!我是高级工程师,于2007年12月到Z公司工作,签订了2007年12月至2011年11月的劳动合同。之后,2010年,Z公司又要求我与F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2010年1月至今的劳动合同(Z公司未书面提出终止原合同),我2007年12月至今一直在Z公司工作。敬请咨询:现在我提出劳动仲裁申请,1)主张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社会保险由Z公司缴纳,是否超过时效?理由是什么? 2)主张Z公司补付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加班费,是否会得到支持,理由是什么?3)用工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理由是什么?
问题补充:
前后两个合同属于同一工作任务,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最佳答案
  • [北京-西城区]
  • 赵亮律师
  • 电话:13801393564
  • 276273积分
回复时间:2012年07月09日 08时28分
劳动仲裁时效是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你的诉讼请求中部分已经超过时效,因此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对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我的补充: 2012-07-09 08:32
1,主张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社会保险由Z公司缴纳,已经超过时效。
对于保险缴纳,是单位的义务,你和Z公司有劳动关系的情况下,Z公司应当为你按照法律规定缴纳保险,没有缴纳的,你有权要求Z公司补缴,或者要求Z公司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否则你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但劳动纠纷的时效是1年,自你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也就是说,从你知道Z公司没有给你缴纳保险的事实起计算1年内,你都是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维权的。上一段保险时效的最后时间是2010年12月,在此之后,过了时效你就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
当然时效过了不代表你没有权利维权,你还是可以向对方主张的,只要经过协商对方同意给你补缴,也是合法的。
我的补充: 2012-07-09 08:36
2,主张Z公司补付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加班费,已经过时效,仲裁丧失胜诉权,不会得到法律支持
根据法律规定,上班时间需要符合法律规定,每天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得超过40小时,超出部分是加班,你可以要求加班费。
但劳动纠纷的时效是1年,自你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也就是说,从你知道Z公司没有给加班费的事实起计算1年内,你都是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权的。那么关于加班费你申请仲裁的时效最后时间是2010年12月,在此之后,过了时效你就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如果你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仍然会受理,但发现你过时效后,就会驳回你的申请,对你的仲裁申请事项不予支持。
当然时效过了不代表你没有权利维权,你还是可以向对方主张的,只要经过协商对方同意给你补发加班费,也是合法的。
我的补充: 2012-07-09 08:49
3。用工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对违法解除承担连带责任。
你和Z公司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到2011年11月合同到期后,并没有续签,没有续签的情况下,合同自动解除,从这一点看,你和Z公司之间不再有劳动合同关系。
而你和F公司在2010年1月签订劳动合同至今,又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将你派遣到Z公司工作,那么你和F、Z之间的关系是F是你的劳动关系单位,而Z是你的派遣用人单位。
两者都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履行相同的义务。
如果用人单位Z要出现违法解除的状况,也需要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与劳动关系单位承担相同的义务。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我的补充: 2012-07-09 08:51
4,最后意见。
你关于保险和加班费的主张,已经过时效了,及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结果只能是被驳回,丧失胜诉权。但你仍然可以与对方协商解决,通过法律之外的途径维权。
至于你和你的用工单位Z之间如果有其他纠纷的,可以参照劳动法的规定进行维权,与你签订劳动合同的F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我的补充: 2012-07-09 08:52
上述几点是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对你提出的几个问题作出的简要解答,具体还需要根据案件详情确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追问:

1)依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二)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如何理解呢?
2)根据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应如何理解呢?

回答:

1,这条规定的意思是说,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福利或法定补偿金的,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开始维权,侵权状态一直维持的,以侵权状态结束之日起计算时效,也是认定时效的依据。也就是说,假如用人单位一直拖欠公司,那么从接触劳动关系之日开始计算时效。
2,这条规定的解释同上。也就是说,一旦劳动关系终止,侵权状态也就不存在了,那么开始计算时效。

所以你的两项请求已经过时效了,验证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申请劳动仲裁,你的申请会被驳回。

追问:

可是我至今一直在Z公司工作,也就是说和Z公司至今一直存在着实际的劳动关系,怎么会超过失效呢?
对于您的关注,表示非常感谢!

回答:

不客气。
你虽然一直在Z工作,但你和Z之间已经转化为劳务派遣的关系了,而不是劳动关系。因为你和Z的合同到期后并没有续签,而且在2010年与F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虽然你和Z一直是事实劳动关系,但Z已经从你的劳动合同关系单位转化为派遣的用工单位了。
那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是不能同时与两个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一份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就自动终止。所以关于你之前和Z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纠纷,已经在过时效了,时效计算就是你和Z的劳动关系终止日期起计算的,早已经超过1年。

追问:

既然我“和Z一直是事实劳动关系”,那么根据前述法规,就没有过时效呀!?

回答:

上述已经解答过,你和Z虽然事实上是劳动关系,但在法律上只能是劳务派遣的关系。因为你和Z之间已经没有劳动合同了,而是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到Z工作的。事实和法律是否承认是两码事。
给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两个人一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也就是以前我们经常提到的事实婚姻,但并没有领取结婚证,那么法律就不承认他们是夫妻,关于财产共有或继承等相应法律权利均不能享有。
所以你和z虽然在事实上保持了一种劳动关系,但法律只认可你和F的劳动关系,也只能认可你和Z的劳务派遣关系,毋庸置疑。这就是劳务派遣的意义所在,也是很多单位用劳务派遣来转化风险的原因。
且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认定你是否过时时效的方式非常简单,你直接去申请仲裁试一试,肯定是因为过时效而驳回的,当然,Z自认应当支付你加班费和保险金,排除时效的问题的除外。

提问者对最佳答案的评价:
你是对的,这就是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悲哀。
其它答案
回复时间: 2012-07-09 07:24
1、超过仲裁时效,2010年已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已过一年仲裁时效;2、理由同一;3、不属于,和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是劳动合同。但如用工单位有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可以向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主张,要求承担连带责任
  • [辽宁-葫芦岛]
  • 杨静律师 VIP
  • 电话:15898271391
  • 28266积分
回复时间: 2012-07-09 09:13
你好,你可以申请仲裁要求Z公司给你缴纳社会保险和给你支付加班费,由于你们之间有劳动合同,因此,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回复时间: 2012-07-09 10:22
保险和加班费已过诉讼时效,丧失了胜诉权,不过依然可以向对方主张,经过协商使对方同意给你补发加班费
回复时间: 2012-07-09 11:23
第一项:已过诉讼时效。
第二项:未超过诉讼时效。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可见,仍然可以要求支付为支付的加班劳动报酬。
第三项:用工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对违法解除承担连带责任。
追问:


1)依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二)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如何理解呢?

回答:

即: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年之内需主张要求发放工资的权利,否则就不受法律保护。

追问:

前两年Z企业是我的用人用工企业,后两年是我的用工企业,且前后两个合同属于同一工作任务,一直都存在劳动关系,怎么就超过时效呢?

回答:

劳动关系终结后一年后超过时效。

回复时间: 2012-07-09 13:19
劳动仲裁时效是1年
回复时间: 2012-07-09 14:57
只要在单位工作不算超过时效。
追问:

非常赞同您的说法,但有什么法律依据呢?

回复时间: 2012-07-09 15:03
你主张2007年——2009年社会保险问题,不能采取仲裁办法,可以向保险稽核或劳动监察投诉要求补交。补交保险是劳动行政部门的权力,仲裁是不管的。
主张2007年——2009年加班费问题,超过了仲裁时效和民法上的诉讼时效,已不能仲裁了,更不会得到支持。
你和Z公司2007年——2009年12月有劳动合同关系,之后和派遣公司有劳动合同关系,虽然原合同未解除,但随你新签订派遣合同而实际终止
回复时间: 2012-07-09 18:28
主张补缴社保不受仲裁时效限制;若有证据证明公司存在加班事实,一般只支持近两年的加班费请求;Z公司与你是劳动关系,Z与Y是劳务派遣关系,你是Y的劳务派遣工,与Y只是用工关系,不是劳动关系。
追问:

“主张补缴社保不受仲裁时效限制”请问有什么法律依据或案例呢?

回复时间: 2012-07-09 19:38
一、主张2007年——2009年社会保险费,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二、主张2007年——2009年加班费,没有超过了仲裁时效,可以申请仲裁主张相应的加班费。
三、劳务派遣用工企业与你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范畴。
追问:

“主张补缴社保不受仲裁时效限制”请问有什么法律依据或案例呢?

回复时间: 2012-07-09 20:39
你好;1、向Z公司主张已经过时效,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不缴纳劳动保险的违法行为;2、你辞职离开Z公司多年(你没有解除合同,就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等于主动辞职,主张加班费也过时效了。3、用工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肯定属于劳动关系,但是劳务派遣除外。
追问:

2)我没有辞职,只是Z公司又要求我与F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2010年1月至今的劳动合同,2007年12月至今一直在Z公司工作。

回答:

如果你没有证据证明,是公司要求你的,公司也不承认,那就是你以行为辞职了。

追问:

如果我有证据证明是Z公司要求我的,能怎么样呢?

回答:

那你在后来的公司到期可以要求,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补偿金;加班费是不能向后来公司主张的。

追问:

我去劳动监察大队,可人家要我找仲裁。

回复时间: 2012-07-09 23:22
社会保险应当缴纳,可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加班费不会支持。属于劳动关系。
追问:

根据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应如何理解呢?

回复时间: 2012-07-10 10:45
已过时效了
回复时间: 2012-07-11 15:05
体制改革单位没给每个国企职工签订身份置换合同也没给经济补偿,私自向劳动部门利用假签字的名义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是否违法。
回复时间: 2012-07-12 14:54
主张补缴社保不受仲裁时效限制。这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支持。
为尽量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经当事人本人申请110.com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点击查看详情
黑龙江黑河
北京朝阳区
河北石家庄
广东深圳
河南周口
湖南长沙
北京西城区
浙江杭州
上海杨浦区
最新回复律师
广东 广州
人气:3932370
黑龙江 黑河
人气:1747
湖北 襄阳
人气:438833
山东 济南
人气:5611
北京 朝阳区
人气:6006
辽宁 锦州
人气:441866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07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