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票据法 > 票据动态 >
银行票据诈骗手段升级
www.110.com 2010-07-16 13:53

  虽然今年7、8月份票据融资连续出现上千亿元的负增长,但假票风险并未因此而淡出人们的视线。

  9月28日,某股份制银行从事票据业务的人士称,9月以来,该行已遭遇两起假票事件并将其堵截,更令他们警觉的是,这些犯罪的手法又有翻新。该行仍然立刻采取行动,要求分支机构加大防范假票风险的力度。

  无独有偶。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负责人也坦言,不法分子并没有消停,该行最近也有堵截假票的情况,虽然避免了资金损失,但“压力也很大”。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假票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令银行防范假票风险的神经时刻不能放松。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发生的假票案例还显示,犯罪分子的造假能力有所提高,犯罪手段花样翻新,欺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

  造假手段升级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今年9月初的一个下午,临近下班时,某公司业务人员持一张数百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到长三角地区某股份制银行的一家支行申请办理贴现。这张银票还有将近5个月才到期,票面载明的承兑银行是一家大银行位于浙江省的分支机构。

  拿到票据后,柜面人员察觉到有些可疑,进而依照内部流程,将票据提交至分行票据业务人员查验,结果确认为假票。

  一般而言,假票分为三类,伪造、变造和克隆票据。其中,变造票据是指对真实、有效的票据内容的改变,具体包括变更票据上他人记载的票据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付款人名称等。上述假票属变造票据,因为其出票日、到期日与原票不符,且票面缩写英文达不到标准的25行,在黑白水印、彩虹印刷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今年7月份,一家大银行的湖南分行营业部也堵截到一张1000万元的假票,其可疑之处是水印泛绿且规格过大、红色金属线不反光、票面花纹较乱等;向承兑行查询,对方回复“信息有误,已有多家银行查询”。

  继变造票据之后,上述股份制银行还堵截了一笔“克隆票据”。所谓克隆票据,就是涉案人员以真实票据为蓝本,按照真票的规格、尺寸、防伪标识仿制假票,然后再将真票上的各项票面内容丝毫不差地照搬到假票上,凭以向企业单位或银行行骗,真假并存,以假乱真,甚至一份真票会出现几份克隆票据。

  多位银行票据业务人士称,在近期堵截的假票案例中,除常规特点之外,还出现一个新情况,即犯罪分子造假技术手段提高。如前述股份制银行堵截的假票,其水溶性红色线检验符合正常要求,这是此前一些假票无法做到的。

  再如,中部某银行此前堵截的一张假票,由于仿真度极高,最后与承兑行提供的底卡联进行比对,发现该汇票的字体与底卡联字体存在细微差别,方才判定为克隆票据。多起假票案例还显示,不法分子往往会向银行申请办理银票质押贷款业务,以此规避办理贴现业务所需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等证明票据合法来源的贸易背景资料。

  上述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负责人直言,票据诈骗还呈现出职业化和团伙化的特点,犯罪分子一般有犯罪前科,三五成团,分工明确,对银行的业务办理要求和办理流程有一定的了解,犯罪手段多种多样,欺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

  防范长假票据风险

  8天的长假即将来临,但长假前夕往往是假票活跃期。

  前述票据业务负责人表示,犯罪分子可以利用长假来转移骗取到的资金,并利用长假前夕银行的麻痹心态进行作案。为此,该行已做好相应安排,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面对假票风险的新变化,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总行已于近期下文,要求分支机构在大力拓展票据业务的同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而对票据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可能是银行业的一个通病。

  某大银行票据营业部的一份报告指出,近年来有不少银行将票据业务视为低风险业务,其关注点都集中在如何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忽略了风险表现的研究和识别,风险管理始终处于业务发展的从属地位。

  “长此以往,一些机构的票据业务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其风险管理和交易控制能力,成为直接风险隐患。”上述报告直言,为争抢票源,不少银行采取滚动开票、下调利率、降低业务办理标准的方式作为直接营销手段,风险便随之迅速积累。

  实际上,票据业务是一项信用风险相对低、但操作风险较高的业务。该报告指出,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连续性、案件损失大、风险波及广的特点。主要有三类风险,第一,假票类风险,包括伪造、变造和克隆票据;第二,合规类风险,主要体现为贸易背景不真实、资金流向不合规两方面;第三为保管类风险,主要是指票据被盗等案件。

  票据假票类风险已有前车之鉴。2008年伊始,公安部门发现,在某些省市,犯罪分子利用复制的假银行承兑汇票(即克隆票据)实施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

  其中最典型的是2007年夏天发生在武汉的一个案例。一人手持两张金额为500万元的承兑汇票到某股份制银行武汉市支行办理质押贷款。验票机查验这张票据没有问题,向付款行查询时对方也告知“汇票记载内容一致,已有他行查询”,该银行随即为其办理抵押贷款。没想到,该行后来在当地人民银行票据中心对比发现,这两张汇票系克隆的假票。

  更令人惊讶的是,2007年7月2日至7月24日的20多天内,对上述两张被克隆的汇票进行查询的银行达24家,涉及19个省市,查询次数达28次。

  前述报告指出,对于假票类风险的防控措施,首先应摒弃“票据业务是低风险业务”的观念,尤其票据业务营销人员必须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同时还应加大防伪机具的投入,严格执行票据查询查复制度,贴现票据坚持实地查询等等。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