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民商类案例 >> 交通事故案例 >> 查看资料

交通肇事逃离后自首该如何认定

发布日期:2015-11-20    作者:聂晓东律师
交通肇事逃离后自首该如何认定      2011年11月23日,被告人王某驾驶重型自卸货车在超越同向行驶的大货车时,与贾某驾驶的电动车相撞,致贾某受伤。发生事故后,被告人王某与同车人员张某报警求救。被告人王某因害怕被害人贾某的亲属及附近村民赶到现场后对其殴打,便将张某留下,自己离开现场后,躲藏在外地的亲戚家中。后贾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王某从其家中得知被害人贾某死亡后,于次日到阳曲县公安交警大队投案,供述了犯罪事实。经公安交警大队认定,被告人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焦点:
      被告人王某交通肇事后逃离现场,后来又归案的行为是肇事逃逸还是投案自首?
      评析:
      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王某交通肇事后虽有立即下车察看情况、拨打110、120报警求救电话、留下同车人员保护现场的行为,但其怕遭到“殴打”而暂时逃离现场,第二天到公安机关投案,综合被告人投案的路程远近看这情节应认定为是“立即投案”,不具有“逃逸”的情节。另外,关于自首的认定,一方面,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发后没有逃逸,而是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且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依法认定为自首;另一方面,肇事逃逸后,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又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也应认定为自首。本案被告人王某即符合第二种情况。这符合我国设立自首制度的本意,被告人在犯罪后基于对自首的性质及其后果的认识,出于自由意志选择自动投案,节省了刑事案件成本的支出,提高了案件侦破效率和质量,同时反映了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减弱,表明其已具备接受改造、悔过自新的基础,法律没有理由拒绝其追求从宽处罚的未来利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朱学田律师
山东临沂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刘中良律师
广东深圳
邓桂霞律师
山东聊城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程金霞律师
浙江杭州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0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