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有效度体现政府透明度
如果说要寻找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标准,公众参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公众参与的有效程度一方面直接说明国家权力系统公开透明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公众民主意识、民主能力的证明。
在公众参与的多种形式中,听证制度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质疑最多。对此,我们要理性分析,一方面,决策结果是涨价的听证会多于决策降价的听证会,造 成公众的一种误认。当然,不可否认,实践中也确实存在听证部门在遴选听证参加人、确定听证主持人、听证程序等存在不规范的做法。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听证会 的法律地位还存在一些误解,如有人认为政府只能依据听证会的意见作出决策,将听证等同于决策。
事实上,听证会在中国现实的境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公众参与的状况,虽充满希望,却略显尴尬。如何解决困扰听证会成员参与制度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公开是参与的基础,如果决策前的情况调查、决策后的实施效果都是保密的,只是为了听证会才象征性公开一些 信息,这种公开约等于无,这种公开基础上的公众参与无疑作用有限。如果政府将价格决策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包括价格组成、计算方法,影响价格的因素,政府的 调查报告等都公开,供公众讨论,进而将公众讨论的内容也公开,即使政府最后决策涨价,相信将会得到公众的理解。但是现实是公众无法了解政府决策背景,也看 不到公众讨论的内容,只能看到政府最后统计说:60%以上的公众赞成涨价,似乎涨价就顺理成章了,这种决策过程的不透明显然无法令人信服决策结果。
第二,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和形式。听证会虽然是一种较为正式的公众参与形式,但是其运行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特点也决定其并不适合大范围广泛采 用,相反,网络留言、电话访谈等多种非正式的公众参与的形式应大力推广。政府可以自行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公司、网络公司对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解,并提 供政府参考,关键是这种参与的过程也应公开进行。
第三,提高公众参与效果。一般来说,公众和政府在信息占有上处于不对等的地位,要缩短这种信息差距,社会团体是重要的媒介,它可以搭建起政府和 公民之间沟通的桥梁,相对于普通公众,社会团体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体非理性的缺陷。另外,专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技术差 距,为了提高专家咨询的效果,政府在选择专家时,不仅要选择赞同政府意见的,更要选择和政府意见不同的,不辨不足以明理。
第四,强化政府说明理由和决策后评估制度。政府在公众充分参与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后,应将决策结果和决策依据一并向社会公开,对决策依据,决策理 由进行充分的说明,其中针对反对意见更应逐一进行解释和说明。这种决策理由说明,既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的热情,也有助于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政府还应 加强对决策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尤其是对反对意见较大的决策,更要及时评估并公布结果,既有利于政府了解决策效果,也有助于公众的理解。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
- 没有写员工及其家属不得参与所得奖是否有效 3个回答0
- 请问政府收回土地所以权在转让给开发商不叫参与商业开发吗? 2个回答0
- 请问蓝兵律师:买房的协议上有双方的签字和手印没有到政府公正有效吗 2个回答0
- 40亩左右的优质水稻田被征用,要哪级政府审批才有效 3个回答10
- 协议是否有效 1个回答5
- 房屋买卖未过户卖方去世,合同能否继续履行?
- 正嘉|我所律师受邀为喀什地区水利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并协助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
- 如何能让纪检监察机关对你的举报尽快立案、定案
- 房屋拆迁评估至少应当遵循这四个原则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
-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本市工伤保险若干问题的意见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
- 围观烟花时眼睛遭烟花坠落物击伤,责任谁担?
- 行政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适当放宽
- 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 行政争议协调化解机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刑行交叉案件中实施行政检察的问题与解决意见
-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弊端与解决措施
- 中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不足及完善
- 行政诉讼中比例原则的适用问题和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