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法理学 >> 查看资料

评议中国法律社会道德现状

发布日期:2011-11-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个人博客
【摘要】社会的悲哀源自于人的悲哀,因为社会由人组成,社会的运转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法律的悲哀也源自于人,因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人来推动,法律的罪恶需要人来实现,法律的正义也需要人来弘扬;政府的悲哀也源自于人,因为一个庞大的政府要去行使权力和监督权力也要靠人,一个政府利益的获得也需要靠人去攫取。但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有善恶,由此所形成的人群也是不同的,由此组建的政府也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法律也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社会也因此千姿百态。
【关键词】法律;文化;政治;道德;教育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社会的悲哀源自于人的悲哀,因为社会由人组成,社会的运转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法律的悲哀也源自于人,因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人来推动,法律的罪恶需要人来实现,法律的正义也需要人来弘扬;政府的悲哀也源自于人,因为一个庞大的政府要去行使权力和监督权力也要靠人,一个政府利益的获得也需要靠人去攫取。但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有善恶,由此所形成的人群也是不同的,由此组建的政府也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法律也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社会也因此千姿百态。

  一、法律篇

  从理想的宪法的角度考虑,人们为谋求共同利益、幸福、自由和秩序而让渡了权力,形成了政府。并制定法律约束政府的行为,以促使其能够正常运转,从而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正常运转。但只要其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崩溃,就会变质,就会危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危。人民有权力监督法律的实施和运行,有权力弹劾不作为的政府和官员,有权力去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其利益的政府。但有权力去监督的不是人民,也不是代表人民的团体,而是一个集团内部的“贼喊捉贼”;人民也没有权力,人民有的是义务。义务是什么?义务就是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人民还有的是责任,责任就是你不做我就惩罚你,甚至于弄死你。

  1.如果人民不能制定法律,就像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一种摆设吗?难道不是一种摆设吗?连办公地点就和政府办公大楼在一起或者面对面,似乎这样子才符合“一家人”的样子;或者制定的法律仅仅是一种形式,(法律是什么,是一种工具啊!我想用就用,我想不用就不用,因为他有那么多的漏洞和不公)那么政府的权力就得不到控制;

  2.如果人民不能监督法律,也没有权力去监督法律的实施,也不能去干涉政府的作为,那么政府的权力仍然得不到控制。

  3.如果人民设立的具有监督职能的机构渐渐变成了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者渐渐被政府所控制,那谁还能起到这些作用呢?法院和检察院因为财政与地理位置与地方政府纠缠不清,连案件的审理都成了行政权力的附带品,更勿提发挥救济和纠正的作用了。敢于直言的法官或者被赶下了审判席,或者被拘禁于囚笼;大部分都成了行政权力的帮凶,于是就有了“政府做事,司法断后”的论断。法律在政治和金钱面前成了少数人的工具,可以惩处,可以维稳,更可以杀人放火。

  4.人民一直在追问: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为什么贪官污吏贪污数亿元,仅仅是死缓,而平常人家一个被逼无奈走上犯罪道路的杀人犯却被处以极刑?是因为他们危害性更大吗?还是因为他们的贡献没有贪官污吏大?这是公平吗?为什么腐败分子进入监狱后,还能享受良好的如公寓般的待遇,而我们的穷苦百姓被关押后,还面临着“躲猫猫”“做梦死”的威胁呢?为什么有的人被判刑后,三五年就出来了,摇身一变,加官进爵,而有的却妻离子散,无人问津,遗憾终身?这就是正义?

  法律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是我们法律的问题,还是法律背后的人的问题?

  二、政治篇

  1.如果主权者不能自觉地、自发地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也或者因为官僚系统的复杂性而放任其他更大的因素掌控权力,那么人民的利益就会陷入极大的危机之中。官僚集团是个浑水坑,数千百万的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不是他们被捆绑,而是他们有太多的放不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有太多的利益去取舍。为老婆、为孩子、为情人、为吃喝、为享受、为名誉、为光宗耀祖,他们的目标太多。

  2.如果政府中的团体主义和小集团主义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制约,那么一个政府就不能形成合力,一个政党就不会真正的统一,一些大事的抉择就必然是其二者利益争夺的产物。还会为其他的势力留下一大批的空白,而致使人民的利益遭到非法的掠夺。中央与地方为了房地产大打出手,中央说我要发展国家经济、地方说我要发展地方事业,双方为了钱撕破了脸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了一句高深的政治规律和最佳实践途径。每年数以亿计的税收不知道究竟进了谁的腰包?是越来越浮躁的经济,还是越来越快速的GDP,抑或,是越来越频临崩溃的市场?

  3.如果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一直处于被压制和剥削的地位,那么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产生。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他们可以选择加入这样的集体,成为他们所认可的一部分,从而加倍的攫取利益或者使自己处于安全的位置。这样,统治集团就有了庞大的生力军和强大的打手和帮凶。就像那些考公务员大军,有些是为了安定的工作;有些是为了保护自己及亲人的安全和利益不受侵害;还有些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所谓的强者,能够肆意的挥霍国家的财产和过上犬色声马的生活。当然他们真正进去之后,还有多少纯真的梦想会被消磨?

  4.如果人民的利益一直受到侵害,那么对政府的信任就会产生大幅度的滑坡,对政府的言论和政策将不再支持。反观政府为了实现利益,不论是社会的,还是其个人的,必将使用武力强迫人民遵守或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利益在受到无尽的非法、即使是合法的掠夺时,任何事情都会变得不合法。人民的忍耐度会随着掠夺的加深而不断地紧缩,直至爆发。接二连三的语言和事件刺激地百姓对地方政府的信任越来越低,从而产生了各种群体事件。而有的政府武装压制,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了血泊中,这就是政府。而有的主权者竭力掩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千金万金的封口费”摆平了上级,欺瞒了百姓,还因“会做事,会做人”而得到提拔;而那些敢于直面惨淡国情的官员们,冷落的人生注定伴随他们一生,但他们不怕,他们担心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对于个人,他们计较的太少了。但是,“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他们会永远被作为真正的“民族的脊梁”被后人所敬仰。

  5.我似乎忘了那一群人,他们那么重要,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资产,以国企自居。什么是国企,国有企业,其资本集全国百姓之力而成就了如今的风光。他们面带笑容的、信誓旦旦地向社会表明自己是民族的支柱,为着充满危机的经济孜孜不倦地贡献者。但事实却是这些高官的一个个落马,国有资产的神秘的“一去不复返”和肆意的囤积哄抬物价。国人的“占小便宜”的心理体现地如此的淋漓尽致。中国人总是这样,以为国家的东西始终是国家的东西,留着给别人用,还不如放进自己的口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样的空子,因为缺乏监督,人民只能看着那些人中饱私囊,看着他们肆意挥霍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保家卫国的钱财,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潜逃国外,去刺激国外的消费。原来,不仅钱是没有国界的、连良心都是没有国界的。他们深谙经济全球化的道理,于是他们成了“全球通”,而非中国通。

  6.当一个国家的人民齐心合力地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时候,一些不良的、有损政府形象的事件不经意地被发现时,政府因为羞愧而将其抹去,百姓也因为羞愧而叹息。但很快地,东方人民的“官上位”思想就显示了作用,人民不再言语;但当着些事件一件又一件地因为政府的保密措施不到位,而被媒体或人民发现的时候,政府就着了急了,于是“息事宁人”“圈人运动”纷纷开始。有了怀疑,人民就产生好奇,好奇却导致了更多有损形象的事情的发生,于是人民陷入了恐慌。看着美好的事物竟然蕴含着如此可怕地内幕。为了扭转形象,当权者只好修修补补,处分了几个正职,处置了几个“副职”(想想这些副职,真的好可怜!好不容易爬上去了竟然成了替死鬼)和“闲杂人等”,皆大欢喜,事情结束。等过个一月半月的,正职升值,不由感叹比人民币还升的快呢!

  权力永远是少数人的权力,而权利却是多数人的权利。权力是为了权力,还是为了权利。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社会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在分析一些现象的时候需要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于是就会得出以下结论:

  文化篇

  1.当一个国家突然的从传统的孔老夫子文化中解放出来,就会迫切的去寻找自己新的依赖。于是被引进来的和当时成为旗帜的自由、平等诸类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自然成为了最好的依靠和归宿。有了落脚点还不行,关键是大力弘扬和发展,于是西方的大量思想和工业技术纷纷传入。这是好事,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须,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因为这样才能让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我们忘记了,移植是需要有前提。思想制度不是柳枝,随意插地久能够成林的,虽然这也是一种不确定。

  2.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在自己文化被无情抛弃的同时,对外来的文化一知半解时,人性的恶似乎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西方的自由加之东方的官本位,一下子就火了起来。于是政府越来越膨胀,表面的文章因为技术的优越而显得漂亮异常,于是也就有了“人在空中飘”的ps照片和“空空不知年月的信息”。

  3.当一个国家的人民突然不能适应东西的差距的时候,强烈的羞愧就产生了。于是人民大呼学习取经,国外的知名的不知名的一涌而来,拿着高薪,受人尊敬,却用着野鸡大学的学历。一大批一大批抱着为国做贡献的人才去了之后就改头换面,就成了为世界做贡献的人,所以国界也不是问题。当一个国家的崇洋媚外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引领时尚的潮流时,孔子、老子等人更成了一堆废物,只剩下那些辛辛苦苦守着历史的人在扼腕叹息。

  教育篇

  1.当一个国家的教育因为人民的支持而兴起时,国家勒紧了口袋,于是“穷人的孩子就不应该上大学”的口号就名正言顺。老祖宗的传统使得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贪早摸黑”“没日没夜”的市井们义无反顾、砸锅卖铁的把孩子送上了大学,但随着而来的是什么?富二代、官二代早已占据了社会的上层,社会的流动越来越静止。反之,越来越多的人民失望了,因为他们生活在底层,没有能使“鬼推磨”的钱财,也没有使美人财富屈服的权力,所以他们的孩子成了“蚁族”,被人追来赶去,还被人说成是“抢占了别人的饭碗”。

  2.当一个国家的学者教授们因为当权者的威压或者生存的困境或者升职的诱惑时,一些人果断地成为了利益集团的一份子,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于是一道道表面光鲜的“敕令”飞向市井,使“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一些不怨屈服的,为了精神追求的学者们被发配边疆,不被任用,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

  3.当富裕的东部吃着麦当劳、看着美国大片、享受着空调电梯时,西部的孩子却住着破烂漏雨的小屋,阴暗的灯光不能挡住他们的求学道路;当东部的教师为了谋求更好的待遇时,西部的老师却因为“有损形象”而被无情的扫地出门。教育局的那些领导们,每天车来车去,却不能为孩子们增瓦添砖,因为他们的孩子正在宽敞的空调教室里享受着老师的特殊关照。没有了对比物,心里自然安宁了许多。

  4.当一个国家的富裕仅仅是肉体的富裕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是一个空壳。我们抛弃了太多,我们也学习了太多。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把钱都投在了科研、工业、技术上面,理工科的优势终于得到了发挥。为了谋取一个好的职位,文理分化越来越严重。而在大学科研机构上,理工类得到了用不尽的资源和财力,而文科院校很快的就被挤下了历史的舞台。只剩下少数几所因为其历史的厚度和精神的厚度而被保留下来。但如果进去看看,就会发现一切历史都正在慢慢虚幻。大学再也培养不出像样的人才,以至于那位十几岁的博士大呼“父母必须给我在北京买房!”是啊,社会科学太关注社会的发展,以至于说出了许多不该说的话,找出了太多的毛病。

  企业篇

  1.越来越多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而兴起,却也随着经济危机的波动而磨灭。推崇利益至上的他们虽然追逐着点点滴滴的利益,但却疲惫于跨国企业、主权者的管理。钱可以少挣,但对二者的依赖和供奉却是一分不能少的。缺乏资金的他们不得不向“官员们借取高利贷”。重重压迫使他们面临破产的境地,但为了能更好的生活,他们忍下了安安分分的做着生意,心也渐渐地变得冷漠乃至无情。

  2.越来越多的企业却将人性恶的一面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钱吗?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得以慰藉吗?扭曲的市场经济扭曲着人性,这些企业家们开始为了获取利润,不惜生产了数不胜数的化学制剂“苏丹红”“瘦肉精”“化学猪蹄”“三鹿”越来越让人心惊后怕,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去相信市面上的食品。他们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内幕被一群群死去或染病的人所证实。人民的怀疑,他们不得不改头换面,但结果究竟是什么呢?他们从中获得了什么?

  3.生命的逝去造成了众人的恐惧,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乃至当政者不得不严法峻刑。而这样不是结束,却是开始。大批大批的危险食品被曝光,大批批的官员被涉及,大把大把的钱财被搜出,于是人民不再相信当权者。他们无奈,无奈使得那些无良的媒体得到迅速发展,更多的信息涌向市面,虚假的、真实的,人们已经无法区分,逐渐成了一批批间接的侩子手。我们能说是他们的责任吗?

  市民篇

  见惯了风风雨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的人们,习惯了这篇沃土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习惯于忍耐,具有非凡的耐力,也正是这点使他们不屈不挠,也正是这点使他们纵容了那些不该发生的事情。

  1.社会的变革使得城市的人们像激流一样,涌向新的生活,他们涌向城市,发展商业,对外开放,发愤图强,致富强国。固定的生活模式、安逸的生活环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得他们更有机会提升精神的境界。但冷冰冰的钢铁建筑却使得他们不得不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使他们不能坦诚交流。这似乎就是西方的自由,一个个独立的小格子中住着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家庭里住着一个个人。传统的人情社会在这里渐渐消失,人们知道利益才是永恒的,人情只会是累赘。但是他们忘记了,他们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脉。他们穿着象征现代文明的西装,带着瑞士的名表,开着奔驰,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经济发展,关心自身的权利是否得到保护,他们懂得保护自己,但更知道有钱才能保护一切,有权才能得到安定。他们是富有反抗和斗争精神的。他们有他们的烦恼,小孩儿的升学问题,超市食品的安全问题,与上司同事的关系,还要面对各种各样思想的困扰,但对那些乡下人却充满了不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没有交集的。

  2.社会的变革也使得乡村的人们像激流一样涌向城市,但大部分人仍旧安静的留在了农村。这才是他们的根:“一亩三分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过的依旧是那么简单,不知道空调为何物,也不知道飞机坐上去是否和沙发一样。他们习惯了乡规民约,对法律总是充满了敬畏。他们的“官本位”思想已经从老祖宗那里传到了现在,渗入了血液。他们不想惹事,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期待丰收,期待健康,期待儿子女儿光宗耀祖。但他们太习惯了以至于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直到田地被毁,房子被拆,他们才知道自己宁静的生活已经到头了。他们正在渐渐地被城市化。越来越多的轿车开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大潮使得这些以农业为生的人们无法适应。企业家和村委会的联合使得加速了田地的侵占,弱小的他们只有不断地上访,他们渴求“青天大老爷”会给他们一个说法,他们也相信“老天爷”会保佑他们。他们不知道反抗为何物,也不知道法律为何物,他们只是在迷信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从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是先验的,是无所不能的。或许这就是他们的信仰。

  3.流浪的人群流浪在乡村和城市之间。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就会涌向农村的家,而不论车票多么难买,路途多么遥远。他们同样知道,自己的根在那里!他们涌入城市的目的很简单:多挣钱。因为他们需要钱来翻新他们的房屋,需要钱来给家中生病的老人看病,需要钱来给自己的孩子“盖楼房,娶媳妇儿”,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因为他们没有文化,也因为他们脏兮兮的衣服,也因为他们没有所谓的素质,所以他们备受冷落。“公园不让进,商场不让进”,甚至于上公交车时,喇叭响起“请注意自身携带的财物安全”。但他们能怎么样,他们就是来打工的,他们就是来挣钱的,所以他们渐渐忘却这些。这里始终不是他们的家,他们从来没有在这里感受过家的温暖,钱被包工头骗走后,他们只能欲哭无泪。瘸了伤了只能自己忍受着。他们干着最累最脏的活儿,他们也干着最为伟大的工作,他们是最好的艺术家,因为城市的一瓦一砖都是他们用血堆起来的,名闻世界的鸟巢也是他们搭建的,他们其实很想别人夸他们一句,说一句:你们真行!可是没有人说,只有人们去称赞这样的大厦多么漂亮、多么雄伟,却没有人去说一句“建筑工人们辛苦了!”。

  在城市的时间久了,他们接触了更多的城市文化,也逐渐的识字,逐渐的阅读报纸,逐渐的成为了半个城市人。他们很是羡慕城里人,他们真的好想让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像那些公园里的老人一样,享受宁静和健康的生活,;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妻子能够到街上买两件时髦的衣服,打扮下自己不再年轻的面孔;也多想让自己的孩子和那些城里的小朋友一样,享受琴棋书画的熏陶,享受优质教师的资源。但他们仅仅是想想,想想就可以了。城市的房价太高,还是自家的房子安生、温暖,尽管农村已经被商业的气息所笼罩。

  4.大学生,曾经的天之骄子,突然的一文不值,满地都是。大学生们惊慌了,不知所措了。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今日的这般境地,使得他们感到绝望,于是有些人自杀了。也有些人成了愤青。他们的愤怒不是空穴来风,好的工作被更有才华和老板的儿子挤占了,更好的职位被官二代预定了,国家也没有能力去提供更多的岗位了,他们能不愤怒吗?千军万马杀过独木桥,却仅仅因为别人的一个身份、一句话而一无所有,他们咒骂着、埋怨着、期待着社会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他们没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没有挤进福布斯排行榜的父亲,也没有身居高位的老爹,他们有的只是自己积累的知识。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们只能在城市的底层忙碌。他们开始追求高位,开始最求金钱,也开始追求权力,他们的欲望在渐渐扩张,于是出现了一个个扭曲的心灵。为了钱,为了权,他们开始出卖肉体,出卖灵魂。终于,一部分人进入了上层社会,开始了无尽的灯红酒绿和声色犬马;而一部分人对社会充满了恨意,杀人、抢劫;也有一部分人仍然留在社会的底层,被上司骚扰者,为油盐酱醋徘徊者,为爱情家庭奋斗着。

  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大学们习惯了繁华喧闹的都市,习惯了精彩纷呈的生活,也只有在都市才能找到他们精神的归宿,才能彰显他们微弱的优势。因为回到农村是被看不起的,是会被人指着脊梁骂的。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着,希望上天能给他们一次升职的机会,希望着能顺利的做成一笔大的业务,希望能够早日挣点钱给爸妈寄过去,也希望能够挣些钱以保护好自己的女朋友,使她不再离自己远去。

  社会的浮躁使他们不能再有宁静的心理,也使他们不能传承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很多毕业生对师弟师妹说:“现实些吧!工作真的很难!”越来越多的社会习气侵入了校园,校园已经不再安宁。坚固的围栏虽然能围住人们的肉体却不能阻止那些思想的传入,为了金钱,他们开始学会选择。越来越多的精神和理想被抛弃,越来越多的实用主义被倡导,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出卖,现在的大学已经真正的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大学的职能和理念已经被扭曲,因为这个社会也在被扭曲。

  三、道德篇

  何谓道德?何谓道,何有谓德?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的道德大抵是一个民族传承下来的被普遍认可的一些准则,其目的是劝人向善的,当然也不乏些顽固僵化的说辞和习惯。但作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道德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的信仰。人可以没有法律,但不能没有道德,法律的底线是道德,法律的高限也是道德。法律与道德相比仅仅是多了些现代民主的程序和强制力而已。道德具有传承性,且先于法律而存在;法律具有传承性,却后于道德而生;道德常见于民间乡野,而法律则适于城镇市井。仅就二者的影响力来看,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道德相对处于优势。我们分析法律与道德,总是将二者比来比去,但如果当个第三者,看看法律与道德,或许就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1.中国的道德向来是教人向善的。有人说,中国目前出现的问题不是不符合道德,而是我们的道德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所以要变得不是人们的行为,而是道德准则。诚然,道德是应该随着社会的变更而逐渐完善的,但其是一种上升的趋势。纵观今日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少新的道德问题,补充了道德内容,细化了道德所渗透的领域。但我们是不是就应该说这些新增的内容才是我们的道德?

  道德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尽管有其局限性和糟粕,却也部分的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华和价值观所在。文化不是物质,说变就变;文化也不是思想,说改就改,文化是深入我们血液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用现代科技所看不到的,用化学分析方法无法分析得出的。

  道德的产生是从一代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事件中总结出来的,道德是从人对社会的反应的角度做出的。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是人,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什么高明不高明。思想也是一样。既然是对人的一种分析,就有普适性。不要以为有了新的技术,人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对的。人是一样的,除去那部分与时代不符合的,道德仍然具有普适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国人还有一致的价值观的原因。一个没有共同价值和道德的民族是悲哀的,也是没有凝聚力的,更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

  有人会说,因为西方思想观念的传入,我国的道德已经在逐渐消失,不久就将被取代。是的,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使得国人越来越不能自已,越来越不能发掘自身的优越性。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有人思考过吗?有多少人去过国外,有多少人在哪里生活一年半载,又有多少人发现了他们的不完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文化全球化的过程,经济的侵略带来文化的颠覆,如果不给你最好的一面,又怎能实现对他国的奴化?试观西方的自由平等,哪个不是含糊其辞,在其本国就是争论不休的概念。自己还拿来作为精粹,不是愚笨是什么?

  2.国务院发言人为维稳,发表言论指出“国人道德没有滑坡”,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什么?我们吃肉担心有毒,喝奶担心中毒,出门担心被撞无人救,上班担心地铁爱追尾,出行担心火车好出轨,出国担心飞机被袭击……这就是我们的道德现状。有人追问,中国人的心都到哪里去了?也有人追问,我们中国到底怎么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连上写满了不解和痛苦,我们无法去面对那些丧生在这些事故中的死者,我们也无法面对我们的祖宗,我们更为以后的生活担心,似乎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其中一个。国人们害怕了,惊慌了,政府也慌了,整个中国都陷入了惊慌之中。

  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以经济为中心。后来经济起飞了,精神却下坡了。经济的发展似乎与道德产生了某种纠缠不断的关系。想想也是,我们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从政府到国民,大家都沉浸在了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没有发现经济原来也是一个陷阱,或者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无法脱身,因为那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在那里面我们体验了钱的万能、权的万能,我们发现有钱有权真的很好。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是这样觉得的。有钱是要有代价的,而获取钱财的最佳途径自然是去做些恶事。我们体验了有钱有权的快感,却忘记了有追求有梦想的快感。这就是人,这就是思想,就像一条绳索的两端。无论你选择哪端都会带来快感,那我们为什么要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放弃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人说,中国人是重功利的。我从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以前,道德是占据首位的,而现在却不然,的确,时代在变,信仰也在变。

  3.中国人现在处于法律与道德的低谷,不管是法律还是道德。法律得不到制定、实施,没有承担它应有的责任,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而道德也被市场经济大潮冲的七零八散,软弱无力,国人需要的是几声呐喊和一缕阳光。

  结语

  中国人总是容易懵懵懂懂,盲目从众的,跟的时间太长,难免会丢失了自己。这时候就需要那些斗士们去捅破那扇窗户,给人一缕阳光。但是仅有他们是不行的,我们是一个整体,身上流着一样的血液,我们必须一起直面惨淡的国情,共同去发现探讨选择最适合本国的道德、法律。

  后记

  不是社会复杂了,而是人复杂了;我们太经不住诱惑,丢弃了许多我们本能够保持的东西以至于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只有去构筑共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实现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

   ——记于2011年10月20日 笃学楼




【作者简介】
王小龙,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于洋律师
广东广州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郭炳军律师
内蒙古赤峰
李晓航律师
黑龙江哈尔滨
夏之威律师
上海杨浦区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7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