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律师随笔 >> 查看资料

法院对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民间借贷行为的认定

发布日期:2016-09-28    作者:单义律师
法院对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民间借贷行为的认定
来源|公号法信,授权公号法律讲坛转载
法信 ·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七条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七条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法信 · 相关案例
 
  1.因请托形成的债务违背公序良俗的,不受法律保护——顾某与赵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案例要旨:不存在真实合法的借贷事实,而是因权钱交易等违背公序良俗的请托而形成的债务,如请关系、找人情调动工作、升学、升职等形成的债务不受法律保护。对于已经给付的部分,资金提供者主张返还的,法院不予支持。
 
  来源:江苏十大典型民间借贷案例
 
  2.持借条追讨“分手费”,若债权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借款交付事实,也不能就借款发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说明的,其请求不予支持——朱某与武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案例要旨:当事人之间因分手等原因,一方承诺向另一方给付分手费,并出具借条,债权人仅凭借条起诉,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借款金额、出借人的经济能力、交付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当事人的陈述等相关证据,综合判断借款事实是否发生。如果债权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借款交付事实,也不能就借款发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说明的,对其请求不予支持。
 
  来源:江苏十大典型民间借贷案例
 
  3.名为借贷,实为包养的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应属无效行为——张正青诉张秀方其他民事纠纷案
 
  案例要旨:双方当事人企图用金钱去维系不正当的情人关系而签订的协议,名为借贷协议,实为包养协议,该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损害了社会公德,破坏了公共秩序,应属无效行为。民事行为无效,所得的财产应予返还。
 
  案号:(2009)浙杭商终字第1138号
  审理法院: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浙江省参阅案例.案例指导 2011.1(总第17期)
 
  4.直系亲属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的认定和处理——朱跃祥诉朱学金、赵香园民间借贷纠纷案
 
  案例要旨:1.法律并不禁止直系亲属之间形成包括借贷合同在内的交易关系。但对直系亲属之间交易关系和债权转让关系的审查和确认,应考虑特定当事人的经济状况以及有关当事人应依法承担的赡养、抚养义务等具体情况。2.处理涉及直系亲属间交易关系的纠纷时,在意思自治和公序良俗的利益考量中应更强调公序良俗的价值取向,案件的处理结果应符合社会主义家庭道德观念与善良习俗,优先考虑保护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符合实体正义的要求。3.在当事人的经济地位和诉讼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法官应妥善行使诉讼指挥权,平衡当事人的诉讼利益。
 
  案号:(2008)民二终字第139号
  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2009第4辑
 
  5.因为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发生的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王某诉刘某借款合同纠纷案
 
  案例要旨:对于因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或者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上述违法犯罪活动的借贷关系,依法不予保护。
 
  来源:《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张家麟主编,法律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法信 · 专家观点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借贷合同无效
 
  法律上的公序良俗,是指法律行为的内容及目的不得违反社会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公序良俗是民事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现行法上的依据是《民法通则》第7条及第58条,其次是《合同法》第7条和第52条。虽然《合同法》第52条第(4)项中所用的用语是“社会公共利益”,但一般认为,我国法上的公序良俗包含“社会公共利益”及“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相当于“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相当于“善良风俗”。
 
  法律行为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者无效,是罗马法以来公认的规范。即人不可通过其法律行为降低为保护公共利益而实施的法律的重要性,任何降低此类法律的重要性的行为都是绝对无效的。损害社会利益的合同,例如,以从事犯罪或帮助犯罪作为内容的合同,规避课税的合同,危害社会秩序的合同,赌博合同等非法射幸合同,违反人格和人格尊严的合同等,均属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的合同。公序良俗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一般道德观念的功能。因立法者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作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范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因公序良俗原则性质上为授权性规定,目的是在遇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得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判决该行为无效。因此,本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既是对《合同法》第7条有关公序良俗原则规定的强调,也是《合同法》第52条第(4)项有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在民间借贷合同中的具体体现。因民间借贷属民事主体间纯粹的民事交往活动,本身即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加之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互联网等新型交往工具和交易载体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民事交往方式,立法及司法解释难以穷尽民间借贷合同的无效情况,也难以预测未来出现的新情况,因此,裁判者在判定民间借贷合同效力时有遵行公序良俗进行司法审查的义务。当然,公序良俗作为民法基本原则本身具有较大的解释空间,人民法院据此裁判时应审慎适用,不宜作不合法理的扩张解释和不合逻辑的牵强解释。目前,我国有学者参考国外判例学说,将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类型化为10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简列如下:(1)危害国家公序型,比如以从事犯罪或帮助犯罪行为为内容的合同[如本条第(三)项之情形];(2)危害家庭关系型,如约定断绝亲子关系的协议;(3)违反道德型,如妓馆之开设、转让合同,对婚外同居人所作遗赠等(亦如实践中出现的以性行为为对价获得借款的情形);(4)射幸行为型,如赌博、巨奖销售变相赌博等;(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重行为型,比如实践中出现的以家人人身为抵押借贷的情形,过分限制人身自由以换取借款等情形;(6)限制经济自由型,比如利用互相借款扩大资金实力以分割市场、封锁市场的协议;(7)违反公正竞争型;(8)违反消费者保护型;(9)违反劳动者保护型;(10)暴利行为型。上述类型基本概括了目前民事审判活动中遇到的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实值参考。当然,在实际审判中可能遇到其他情况,以上观点并非对违反公序良俗所有情况的概括,人民法院得依具体情况加以判断。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杜万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晓云律师
北京西城区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皇甫思佳律师
山东青岛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高洪祥律师
黑龙江黑河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惠友波律师
安徽合肥
高飞律师
陕西西安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6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