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责任 >
国家在本案中是否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www.110.com 2010-07-21 10:34

李某系山区农民,2001年5月30日被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制造枪支罪留置,同年6月1日被刑事拘留,13日被逮捕。同年7月3日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认定,李某在1998年上半年至2000年底,非法制造、买卖、为他人改制单、双管猎枪(土铳)13支,其中买卖4支,其行为构成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李某在受到公安机关盘问时,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应以自首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年8月13日,法院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五十六条之规定,作出判决,李某犯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一年。李某上诉后又撤诉,同年9月17日,中级法院作出裁定,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2001年9月27日,李某被送往某农场服刑。

该判决生效后,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第5期《人民法院公报》(该公报系2001年10月20日排版印刷)上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问题的通知》[法(2001)129号](以下简称《2001通知》,从2001年9月17日起执行。《2001通知》第一条规定:“对于《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5号](以下简称《2001解释》施行前,行为人因生产、生活所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依照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不作为犯罪处理”。

《2001通知》公布后,李某于2002年6月29日、10月20日两次原一审法院申诉。2003年3月10日,原一审法院根据《2001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枪、涉爆申诉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法(2003)8号](以下简称《2003通知》的规定精神,作出刑事裁定书,裁定对该案进行再审。法院再审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李某家住山区,其制造、改制、买卖猎枪的主观心态确系为生产,生活所需,且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案发后又有悔改表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03通知》的精神:依照2001年5月16日的《2001解释》作出的生效裁判,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诉,经审查生效裁判不符合《2001通知》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按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并按《2001通知》规定的精神予以改判。 李某的申诉理由成立,法院予采纳。2003年4月11日,原一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

条等规定,作出再审刑事判决:一、撤销原一审刑事判决;二、宣告原审被告人李某无罪。

2003年5月19日,法院再审判决向李某送达,当天被释放,实际执行刑期1年11个月19日。2003年6月30日,李某以原一审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向该院提出赔偿申请,要求法院赔偿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精神损失及被关押期间的误工损失等数项请求。对法院是否应当代表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作出决定,对赔偿请求人李某的申请予以驳回,不予赔偿。其理由:

一是我国实行的是无罪赔偿原则。而李某自1998年上半年至2000年底,非法制造、买卖、为他人改制猎枪13支。虽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根据《2001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李某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以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定罪处罚,也就是说其行为已构成犯罪。而且李应富的行为依照《2001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因此法院对李应富作出有罪判决,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二是《2001通知》的首次公布是在2001年第5期《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且第5期公报的排版印刷是2001年10月20日,那么《2001通知》的公布时间应为2001年10月20日以后,但《2001通知》的执行时间为2001年9月17日。从上述时间看,各级人民法院在2001年9月17日至同年10月20日审理的涉枪涉爆案件在适用法律上是无法适用或不可能适用《2001通知》裁判案件的。本案一审是2001年8月13日作出判决,二审是2001年9月17日作出准予撤回上诉的裁定。《2001通知》尚未公布,原一、二审法院在适用法律上不可能适用《2001通知》裁判本案。因此,原一、二审法院对本案的裁判不存在适用法律错误。

三是《2001通知》制定的背景和目的是《2001解释》公布施行后,地方各级法院陆续审理了一批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案件,对于推动“治爆缉枪”专项斗争的深入进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是鉴于此类案件的社会影响较大,为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犯罪活动的背景下制定的。《2003通知》是在《2001通知》公布后,很多高级法院就该通知2001年9月17日施行至该通知公布期间裁判的案件是否改判请示的情况下,最高法院制定的《2003通知》。该通知将其“行为可以依照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理”。鉴于该通知的制定背景和目的,我们认为应理解为已构成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该通知在制定时是考虑到国家不予承担赔偿责任问题,但只是该通知制定的不构严密,表述的不明确。综上所述,法院根据《2001通知》的规定对李某的行为可以依照《刑法》第三条的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理。因此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诉,对李某作出再审改判,宣告其无罪。虽然在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规定的不作为犯罪,应理解不构成犯罪,但由于国家赔偿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立法角度不同,对李某的行为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角度,应理解为已构成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由于我国对的范围、方式、程度的规定都是有限的,在赔偿原则上只能实“无罪赔偿”原则,即完全无罪才予以赔偿,而李某确有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犯罪行为的事实,只是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所以对李某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的损失,国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应当依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六)项的规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一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作出决定不予赔偿。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