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法 > 民法论文 > 民事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诉讼中拟制自认的运用与把握
www.110.com 2010-07-10 13:34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这是《民事诉讼法》对诉讼请求的自认首次作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在诉讼请求自认的基础上对事实的自认作进一步的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但对拟制自认却未作明确,直至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八条第二、三款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拟制自认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弥补了《民事诉讼法》及《意见》中对于自认的一种概念性,较为笼统的,实务中难以操作的现象。由于拟制自认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在审判实务中对拟制自认操作适用不尽相同,把握的标准、尺度也不甚严密、规范。在此,笔者就拟制自认作一粗浅探讨。

  一、拟制自认产生的背景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事实的承认。而拟制自认又称默示自认,它是指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陈述的案件事实的默认,在诉讼过程中与自认一样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它来源于民事诉讼的对抗性,诉讼必然以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对立为前提,如果当事人之间不能以对立的诉讼主张展开充分的诉答,司法的裁判功能便难以发挥,案件的真实也难以发现。为了避免因一方当事人的消极沉默而使案件事实因缺少对抗而出现真伪不明,法律上设立了拟制自认的制度。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明确,顺应了审判方式改革的潮流,符合审判改革发展的要求。该《规定》第八条第二、三款确认:“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这一规定旨在促使当事人通过积极的陈述而使法官发现案件的真实。

  二、拟制自认应具备的条件

  构成拟制自认应具备一定的条件:(1)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既未表示承认也未表示否认。拟制自认以消极的沉默为特征,即没有针对一方当事人的陈述而提出的任何相应的足以支持或推翻的意见或主张。如果他提出任何即使是毫无根据的理由来怀疑或责问另一方当事人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都不能构成拟制自认。(2)必须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后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审判人员的说明、询问等释明义务是拟制自认成立的必要条件。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审判人员怠于履行释明义务而引发被动;同时也防止个别当事人借口法官没有履行释明义务而随意撤回自认。应当将审判人员说明和询问当事人的过程在庭审时记录在卷。(3)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陈述既不表示承认与否认,也不沉默,而是以“不知道”或“不记得”,应当结合其它证据综合判断。如当事人在客观上确实不知道,且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明确表示怀疑的,不应构成拟制的自认。如案件事实是当事人自己亲自所为,且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应当构成拟制自认。(4)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的承认超出了当事人授权范围,当事人在场未予纠正或否认,而采取消极沉默的态度,足以使法官确信代理人的承认完全是当事人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构成拟制自认。需要区别的是当事人对代理人的沉默直接导致自认的成立,而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陈述的沉默不能直接产生自认的后果,而是在法官履行了释明义务之后继续沉默方可产生自认的后果。(5)拟制自认必须在诉讼过程中作出,在诉讼外作出不能构成拟制自认,也就不能产生免除举证责任的效力。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在法院审判程序中对对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或代理人越权承认的事实既未表示承认又未表示否认,而采取消极的沉默,对方当事人即无需举证证明,赋予诉讼中的拟制自认以确定的法律效力符合尊重当事人处分诉讼权利的司法原则,有利于查明案情,节省司法开支,提高诉讼效率,而诉讼程序之外不存在拟制自认,更不存在免除对方举证责任的效果。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