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低碳经济“蛋糕”有多大?
www.110.com 2010-07-10 12:28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结束不久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处提及低碳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兴业银行35.66-0.32-0.89%浦发银行22.00-0.21-0.95%中信证券27.66-0.41-1.46%西南证券16.23-0.31-1.87%北京银行16.17-0.36-2.18%和新能源的表述。今年的一、二号提案更是被“低碳经济”独占。《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正由发改委制定。合同能源管理,使节能服务产业引领了各相关行业的最新一波“行”情。面对商机无限的低碳经济,谁都想分一杯羹

  低碳型经济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而言的。其核心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包括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鼓励发展清洁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耗低、污染低的产业和产品,借助能源技术创新引导整个经济发展模式向清洁、高效的方向转型,以此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绿色GDP的目的。”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的首席产业研究员邱罡如是描述低碳经济。

  邱罡表示,中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其高碳经济的特质,“中国能源结构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同时,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相对而言,低碳技术的应用市场广阔,举例来说,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燃烧1吨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多30%和70%。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庄贵阳表示。

  “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把引入创新型产业放在了重要的战略高度。而从201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目前已有20多个省或直辖市将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列入其2010年政府计划。”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成为继4万亿元投资后,下一个引发投资的热点。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总局等相关部委将会密集地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金融财税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中信证券分析师于军也预计,今年国家会出台一系列鼓励低碳和新能源的政策,比如正在制定的《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鼓励低能耗交通的相关政策,以及对购买和销售节能减排设备的进一步财政补贴。

  不少专家提醒,发展低碳经济,尤其要注意“低碳”和“发展”的关系。华创证券研究员高利表示,中国低碳经济具有中国特色,处于工业化阶段以及城镇化建设阶段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低碳经济要“低碳”、“发展”两不误。“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阶段,不能盲目地压制重工业。”高利表示,“低碳经济归根结底是发展的问题,要服务于经济发展。”

  催生行业新热点

  据了解,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以及其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目前公认的低碳经济产业主要有: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其中涉及的污水及固定废弃物处理、余热回收发电、混合动力汽车、清洁燃煤、新能源开发利用、智能电网业务等等,无疑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处的研究员苏杰表示。

  “环保行业主要涉及到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等相关的子行业,其产业链包括环保设备的设计和生产、环保工程的建设,以及环保设施的运营等。”银河证券分析师冯大军介绍道,“环保行业属于市政公用事业范畴,项目资金需求巨大,其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政策性的基建投资。”

  冯大军预计,污水处理产业“将保持年均15%的增长率”;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将是下一个“污水处理产业”,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至少达到30%;基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包括脱硫、脱氮和除尘等市场在内的大气污染处理产业的年增长率约为10%。

  节能产业近日刚迎来一则重大利好消息。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行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公共机构等用能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提供节能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等服务的新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也有望于近期正式颁布实施。

  据悉,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节约的成本在两者之间分享。

  “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比如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而合同能源管理本身具有市场空间。选择能源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成本,而提供能源服务的企业则可以从节省的成本中获得收益。因为双方受益,所以具有市场化的基础。”于军表示,“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也属于新兴事物,但作为生产服务行业的一个分支,又与节能减排的大环境契合,发展空间巨大。”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估算,节能市场总规模约为4000亿元。“未来几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有望保持30%—40%的高速增长。”申银万国分析师矫健预计,“在节能服务行业,未来国家政策有望在税收、融资渠道、补贴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明确纳入服务税范畴,制定税收鼓励政策和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在优惠利率信贷、产品合作等渠道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扶持。”

  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在2002年成立了“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并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不断推进,涌现出了高益、建科、西门子楼宇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企业。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8年,上海市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00余个,节约标准煤32万吨。

  在低碳经济领域,汽车产业被广泛视为国家扶持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可能将在近期公布,而2009年3月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已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到2011年要形成50万辆产能的目标,以每辆20万元的售价计算,市场价值达1000亿元。

  “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为实现该目标,交通领域减排势在必行。”高利表示,“首先,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巨大,减排潜力较大。其次,相对其他行业,交通减排技术门槛容易突破,且成本较低。此外,交通减排主要由消费者投资,政府不需要承担太多成本,只需要前期培育和引导。”

  “沿用传统汽车生产技术,继续发展传统动力汽车,显然不符合当今国际和国内产业发展的方向;而汽车工业若要摈弃传统汽车技术,转而采用新能源技术,除新能源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以及目前新能源技术不足以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外,还将对整机企业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例如正在崛起的发动机制造和传统零部件产业造成巨大影响。”西南证券研究员刘峰表示,“是继续发展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汽车行业面临重大抉择。”

  无论是哪一行,低碳经济的发展都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深远的影响。“低碳农业将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呈现有机、生态和高效的特点;低碳工业将减少对能源的依赖,提升电气、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低碳物流将促进减排物流路线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低碳服务市场将涉及低碳旅游服务、低碳餐饮服务等。”苏杰指出。

  技术:创新无根基引进有阻力

  目前,发展中国家因缺少先进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如果我们今天用常规的低效技术去装备基础设施系统,未来中国几十年的排放状况不可避免地在最近几年内就被锁定。因此,低碳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庄贵阳表示。

  庄贵阳认为,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

  “从企业创新能力来看,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只有24%,用于基础研究的费用不到10%,且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也更注重短期项目,而对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则重视不够。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偏重于短期经济效益,申请专利的大多是实用型和外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这些都制约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另外,相当多的企业用于技术引进的经费支出远大于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支出,前后两者比例平均达到6.5:1。”庄贵阳表示,“可以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1/10;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只占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重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不仅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且每年要为软件技术标准向外企支付高额的费用;中国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国,但是2004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07%,而微软是28%,英特尔是21.9%,三星是18.8%,诺基亚是14.7%。”

  技术创新已经落后很多身位,技术转让则往往不以自身意志为转移。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然而实际进展与预期相去甚远。“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距离,自己的研发能力有限,而发达国家又不积极转让先进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庄贵阳指出,“尽管中国也在不断引进一些先进的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与核能技术,但基本上是在商业化条件下的转让,而且关于知识产权的转让条件非常苛刻。因此,非常有必要寻求通过制度化手段,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关系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在今年两会上建议,我国应该关注在低碳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权力的获取;对于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有效的领域,应该采取一种知识产权的特别审查机制;一旦一项低碳技术获得授权,国家在其推广应用时,应该给予相应的扶植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楚光则认为,我国应出台企业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的购入抵税等激励政策,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此外,针对一些量大面广的碳减排技术,加快相关方法研究,以争取更多国际碳交易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合作。

  “低碳经济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依赖于科研投入和技术优势。发达国家掌握着相关领域的领先技术,而金融危机以来日益强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了资金匮乏的局面和技术转让的难度。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低碳技术的中低端,技术创新与突破的周期较长,成本较大,发展速度势必受到制约。”苏杰表示,“尽管低碳经济前景被看好,但要真正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主要模式还有待时日。”

  金融业大有可为

  “发展低碳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密不可分,也需要引导金融业资金的投向。”中银香港分析员王亚林表示,“一方面,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要及时进行调控,或利用资金杠杆促使其进行技术改造,走上低碳、节能、环保的良性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对于新兴的环保等行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当对其进行倾斜,增加资金投放。”

  据悉,现在全球已经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以期在低碳经济方面占领技术制高点。这些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涵盖内容有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等。

  近年来,中国为落实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已开始通过宏观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中国银监会曾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约束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过快发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也在2009年7月发布。此外,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要求银行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型过程中扮演好两个角色。第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入口关和惩罚关。第二,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他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在金融政策的引导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行动,致力于创新信贷服务机制,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减少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信贷投放,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据统计,2008年底至2009年9月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3%、19%、-45%,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

  如刘明康所言,近年来,一些银行通过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在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兴业银行表示,3年里在节能减排和碳交易项目中至少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目前,兴业银行已同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并成为国内首家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此外,部分银行针对个人客户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推出绿色信用卡。

  当前,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碳货币化程度日益提升,碳排放权已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有预测认为,2010年以前中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十亿美元,而不少银行早就开始了对这一市场的拓展。

  摩根士丹利在2006年承诺,将在五年内投资30亿美元,在中国扩展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业务。其目前的项目有宝丰县耐火材料生产线焦炉煤气利用项目(一期)、固始县杨山明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质热电厂项目、平顶山瑞平石龙水泥有限公司低温余热电站工程等。高盛在中国的碳交易项目则有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黑龙江建龙富余煤气发电项目、河南昌源36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黑龙江东宁大架子山和西大岗风力发电项目、黑龙江东宁华富

  风力发电项目、黑龙江依兰鸡冠砬子山风力发电项目等。

  浦发银行在去年成为中国首单CDM项目财务顾问,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合计近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引进CDM开发和交易,将为项目业主带来每年约160万欧元的额外售碳收入。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也在争夺碳金融市场。

  2009年8月,天平保险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购买了北京奥运期间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以抵消其自2004年成立至2008年年底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成为国内第一家自愿购买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金融机构。

  期货市场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也大有可为。“根据国际经验,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风险较大,并且具有同质性强、易于交易、参与者众多等特征,为碳交易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上海证监局局长张宁在今年年初的“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表示,“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

  “随着与低碳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碳金融也将成为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领域,成为金融机构抢占先机的关键点。”苏杰指出。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