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其它经济法论文 >
论经济法的界限(2)
www.110.com 2010-07-26 10:53



  2.市场失灵的内在机理

  如上所述,市场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效率,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市场失灵。我们进一步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就会发现,导致市场高效率的原因也是导致市场非效率的原因。市场的效率完全缘于良好的市场制度结构,而这种结构之所以能够形成,则缘于对经济人的正确认识。市场机制动力的形成正是依赖经济人的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力,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正是依赖经济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市场的成功正是利用了利己这种世界上最不稀缺的资源,而不象计划体制那样利用了利他这种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因此,市场对利他的要求是很少的,而也正是这种对利己的过度依赖和对利他的要求不足,导致了市场的非效率。经济人在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制度的有效规制,往往会不择手段,如果他们不能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就会力图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他们对“搭便车”、转嫁成本、侵权等有一种天生的偏好,他们的本性并不追求生产性努力,而只追求分配性努力,在经济活动中,他们并不会力图把蛋糕做得更大,而只会力图在有限的蛋糕中尽量得到最大的份额。经济人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垄断、外部性、信息偏在等市场失灵形式的产生。而在经典的计划体制模式下,垄断、外部性、信息偏在、经济周期根本不会成为需要克服的问题,因为,由于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受到抑制,在理论上除了国家垄断外就不会有其它形式的垄断;而负外部性问题在经典的计划体制模式中是不会出现的,正外部性则是这种体制所鼓励的,因为它本身就要求人具有利他而非利己;至于信息偏在问题,在这种体制中也不会出现;在市场体制下,经济周期问题的存在是经济人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由于价格信号的扭曲和滞后,影响了经济人决策,造成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一致,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微观有序宏观无序的现象,而计划体制下,由于存在总体的计划,宏观无序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但由于对私的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扼杀,微观有序的现象也不会出现,相反而出现了微观无序宏观有序的现象。所以正是经济人的利己动机和行为成就了市场的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非效率。这说明市场机制利用经济人利己的特性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市场不普遍的形成与经济人的自利特性没有直接关联,但市场不普遍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却与经济人的自利特性有关。市场不普遍的表象是价格机制的缺位,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所有权界定的困难,由于界定有效所有权存在技术上和法律上的困境,所以只能存在一种公共所有权或者根本没有确立所有权,如大气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在这种产权制度下,经济人的自利特性中的不合理部分就会凸显出来,这种资源的滥用和破坏就不可避免,如经济学家提出的“公有物悲剧”即是对此现象的反映。

  3.克服市场失灵的经济法

  通过对市场失灵内在机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市场失灵内在于市场机制,与市场机制共存亡。所以,要让市场机制本身来对市场失灵加以克服是不现实的,对市场失灵的克服的唯一途径是独立于市场机制的外力对市场的干预,在诸种外力形式中,国家以其独有的强制性、权威性而成为当然的干预主体。国家运用公权力以经济法的法律形式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力图使市场获得最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言之,国家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禁止,运用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加以矫正,力图在市场中恢复有效竞争,进而确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国家运用自然资源法、环境法等法律形式,确立有效率的所有权,力图在资源领域和环境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以期改变资源被滥用和环境被破坏的现象;通过政府投资,提供市场所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运用计划法提供有效信息,以弥补市场提供信息不足的缺陷;运用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形式赋予广告主、经营者提供生产、经营及产品信息的义务,以改变信息偏在问题;运用税法、金融法及其它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引导经济人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一致,力图使市场在微观和宏观都有序的基础上运行。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