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贸易法 > 国际贸易法动态 >
预言大师能否成为危机拯救者?(2)
www.110.com 2010-07-21 10:39

  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接受经济学教育,并在197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先后赴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但由于生性桀骜不驯,言辞苛刻,容易得罪人,克鲁格曼在大学并不得志,连研究奖金也丢掉了。就在这个时候,克鲁格曼又得到了一位经济学大师的帮助,他就是教过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的鲁迪格·多恩布什教授。多恩布什是著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专家,曾担任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在当时的学界与政界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多恩布什虽然是一个在抨击对手时言辞辛辣、毫不留情的人,但对学生却是爱护备至。1978年,正是在多恩布什的鼓励下,克鲁格曼找回了自信,完成了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同年7月,克鲁格曼参加了国民经济研究局的暑期研讨会,出席这个会议的大都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25岁的克鲁格曼在会上宣读了这篇论文,首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可。克鲁格曼就这样一鸣惊人!

  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克鲁格曼又发表了《报酬递增、垄断性竞争和国际贸易》、《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贸易模式》、《产业间分工和贸易福利》3篇著名的论文,奠定了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1982年,克鲁格曼接受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的邀请,雄心勃勃地去华盛顿担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但对于一个胡子拉碴,喜欢特立独行,容易情绪化的人来说,要想在政界混下去自然是很困难的。克鲁格曼很快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那种职位,唯一开心的事是能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述严肃的经济学问题,就像他主笔1983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一样。

  1987年,克鲁格曼又开始充分发挥自己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贸易理论。1991年,凭借这些学术成就,克鲁格曼获得了素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克拉克奖,包括萨缪尔森在内的经济学家因此断言,在未来的几年中克鲁格曼必定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就像81岁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纳德·科斯所说的那样,“要想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必须活得足够老才行”。谁也没有猜到,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独独颁给了刚刚年满55岁的克鲁格曼,而且是让他一人独揽该奖。然而,毕竟新贸易理论不是由克鲁格曼一个人创立的,他的普林斯顿同事G.M.格罗斯曼和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E.赫尔普曼对新贸易理论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克鲁格曼。这就难怪人们普遍把克鲁格曼的得奖与当前的金融危机联系起来,认为克鲁格曼主要是作为研究金融危机和萧条经济学的大师而获奖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此举是为了增进社会抵抗经济危机的信心。

  对于自己选择的经济学,克鲁格曼曾经这样评价道:“说实话,我觉得经济学很有趣,并不像有人感觉的那么乏味。”他迷恋经济学诠释、预测世界的强大力量,享受经济学带来的兴奋,“当你发现那些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那些决定一个帝国兴衰的力量,能够被打印在纸张上的一系列数字和符号所诠释和预见,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激动人心的呢?我们都需要拥有权利,我们也需要成功,但是对于人生来说最根本的奖赏却在于理解的快感。”

  国际贸易理论的继承与开拓者

  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克鲁格曼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这是对克鲁格曼创立的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肯定。可以说,没有克鲁格曼就没有贸易理论过去30年的发展。

  在经济学中,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有的人把国际贸易看成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认为发展对外贸易能给各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也有人对国际贸易持否定态度,认为对于初级产品出口国家而言,国际贸易甚至还会导致贫困的增长;还有人则持折中的态度,认为国际贸易只是“经济增长的侍女”,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重要性,而且还不一定必然对经济有益。克鲁格曼则指出,国际贸易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所以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倡导自由贸易。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上,克鲁格曼创立的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贸易现象,所得出的政策主张对实践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源于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两个国家越不相同,就越有贸易的发展空间。例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劳动分工为基础提出的“绝对优势论”认为,互利的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特定商品存在绝对成本差异。另一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论”则认为,国际贸易发生于存在相对比较优势的两个国家之间。比如英国出口羊毛是因为北约克郡寒冷的冬天造就了皮毛柔软的绵羊,而葡萄牙出口葡萄酒则是因为杜罗河岸有利于生产优质的葡萄。此外,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认为,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产品中使用要素的比例不同是决定各国产品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建立在相对资源禀赋情况和生产中要素比例基础上的“要素禀赋论”。按照这一理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使用本国非密集要素的产品。即使两个国家生产技术完全相同,即它们的要素生产率完全一样,不同的要素禀赋依然使得这两个国家愿意参与国际贸易,并从贸易中相互获益。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象。

  总之,传统贸易理论强调,各国总是会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比较劣势的产品。但无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要素禀赋理论,都无法解释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大量存在国际贸易的现象,尤其无法解释产业间的贸易往来。而由克鲁格曼创立的新贸易理论则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