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动纠纷 > 劳动法动态 >
劳动者保护缺失造汇率“软肋”
www.110.com 2010-07-15 11:50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4月3日宣布将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发布的主要贸易对象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后,并没有影响一些境内外人士组织营造人民币升值舆论氛围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晚升值会导致很大损失”、“升值有助于调结构、反通胀”、“人民币将一次性升值10%”等言论。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源于中美贸易失衡带来的汇率争端,少有人愿直面人民币汇率与生产率、生产要素价格以及劳动者保护之间的关系。

  “巴-萨效应”难释人民币汇率变动

  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各自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他们都认为,甲国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高于本国的非贸易部门和乙国的可贸易品部门,将带动和价格总体水平上涨,而且涨幅较乙国为大。按照实际有效汇率=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本国价格)的公式,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条件下上述情况将导致单位外币兑换到的本币数量变小,实际有效汇率呈升值趋势。

  由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率的提高最为明显,因此,当一国处于经济高增长阶段时,该国的可贸易品部门相对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提高程度一般来说就高于其他国家,从而出现该国实际汇率升值的现象。这样,巴-萨效应就将经济高速增长与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明确联系起来。

  后来许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在总体上是倾向于支持这一假设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对美国也有较明显的“巴-萨效应”。中国的情况在1995~1997年与该效应比较接近。当时人民币名义汇率在渐进中累计升值4%,但在物价上涨率高于美国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更大,从6.24人民币/美元升至4.9887人民币/美元,累计升幅高达25.1%。

  这种情况在1997年之后出现了逆转。在当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明显影响中国之后,人民币名义汇率结束了缓慢升值的状态,一直稳定在8.27。加上1998年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并一直持续到2002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显著高于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了贬值的倾向,从4.9887贬回到2002年的5.6832,累计贬幅为12.2%。在1998~2002年的年均劳动生产率增幅达到6.1%、年均GDP保持7.9%高增长率以及名义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却出现了贬值,这显然与“巴—萨效应”是相反的。

  失灵原因

  针对“巴-萨效应”失灵的情况,国内外一些学者进行了专门研究。野村证券首席研究员关志雄认为,失灵的原因在于中国拥有数亿剩余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并未引发实际工资的上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长江认为“巴-萨效应”有关劳动力完全流动和贸易品购买力评价的理论前提并不符合中国实际,并且推导出: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可贸易品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不是这些部门工资的上涨,而是可贸易品部门价格的下降。以上学者的结论是,在名义汇率不变的前提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蕴含着价格下降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的可能。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