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宁波房价上涨”与“规范操作”
www.110.com 2010-07-10 12:30

  一、宁波楼市的暴涨与政府托市

  宁波最近一轮的暴涨网络超女,想必是业内外包括我在内始料未及的,也是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话题,做回事后诸葛亮。

  事后分析,大致原因好像很简单,一个是大环境转暖,特别是银根放松,金融对地产的影响是最为直接。从小环境上来看,地方政府的托盘起了关键作用,包括大举撤迁、轻轨开建等诸多利好,其中,比较直接的就是货币拆迁的补偿标准大大提高;另一面,主流开发商推波助澜,把土地拍到天价,把房价预期拉的很高,终于把压抑很久的购买激情激发出来了。我的不少朋友的入市,意味着市场主力——中产阶层进场,至少短期内,宁波楼市恢复了购买力,为市场繁荣奠定了需求基础。

  预测错误很正常,这年头的专家,大都是以“预测错的多,对的少”而出名。翻阅一下金融危机前后,各种专家对经济与金融的讲话,可以很轻易得出这个定律。关键是事后得检讨,学习态度得端正。这点我一向做的不错。

  首先,地方政府因为自身利益,对房地产托盘是肯定的,很普遍,出台的方法与措施都不可谓不有力,救市之心不可谓不急切,但结果是,没几个城市像宁波最近这样暴涨的。看来,要不宁波市场有特殊性,要不宁波措施比较有效,或者两者兼有。

  这里要说到北方某中心城市,为提升楼市,推销“举债整理”的大片土地,帮自己解套,手段可谓无不用其所极:市常委会就开了不下十余次,续而推出“史上最强26条“救市,光从字面上看,就比宁波有力度多了,甚至私下动员打造了“七十二家承诺不降价联盟”,惊动了央视深度报道,最后只好亮丽登场,潦草收场。事情虽然很闹剧,救市心切可见一斑。但近来,该降价的还是降价,谁也不提降价补偿的事。“史上最强26条”并不好使。

  究其原因,主要是此城市财政有限,领导又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一下子上了两条地铁线,变成吃钱的“老虎机”,一天要用掉7000万,而地方政府一年财政300亿不到,这还是红火的2008年。没办法,只能卖地,2006年到2008年,土地卖出去很多,钱收了不少,搞得千亩大盘比比皆是,日子过的好像还不错。今年,土地卖不出去了网络超女,新开工项目也很少,少了房地产这个贡献大户的支持,地方财政同比下降20%以上,日子很难过。土地供应量大,加上开发商对形势预见不足,在2008年上半年都加大了楼盘供应量,结果在下半年踏空,滞销楼盘甚多,市场存量够消化个二、三年。同期,存量土地更惊人,按现在的消化量,不推地,开发四五年完全没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26条”主要针对二手房交易等做了不少工作,但对房价影响更直接的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在新推土地价格与拆迁方面,不知道是没想到还是不能为,反而做了不少反面工作。因为政府在开发区中储备的土地甚多,资金压力很大,最近都在出血大促销,成交价大致在去年同期的6成左右,这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很大。另一方面,政府也看到了拆迁是最能直接拉动市场启动的手段。为此制定了今年拆迁4万户的宏伟计划。但因为政府拆迁纯粹是为了卖地生财,所以对拆迁成本控制很严,原来还有很多“盘外招”可以强拆,最近中央讲“和谐社会”,风声比较紧,所以在钱不到位、补偿标准不高,同期还严控上访的情况下,要顺利完成拆迁的难度很大,所以截止5月底,4万户的计划完成了1000余户,完成了总计划的百分之二点,这一招算是基本熄火。所以在二手交易手续简化,费用减免的促进下,二手房市场是比以前活跃了很多,但这些正面作用根本难以跟地价下跌、拆迁不力资金不到位的负面作用相比,市场能维持就很不易,何谈暴涨。关键问题还是原来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太大,地方政府没钱。政府有钱,就可以做得多,说的少;没钱,就没法把救市措施落实下去,说的再多,也没用。

  二、宁波楼市与小盘强庄股

  经过以上初步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宁波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盘子小。一年的量大致也就在200万平方米左右,跟人家动则1000多万平方米,规模差距很大。属于股市里的小盘股,容易操盘。

  2、 庄家很强势,有钱。大庄家,其实就是宁波政府,有钱;二庄家,当地的开发商,前些年都赚了不少钱,实力雄厚,是一只强庄股。

  宁波2008年地方财政鹿鼎记,大致近四百亿,比刚才举例城市要多三分之一,而城市人口与城市规模却不到三分之一,钱多人少加上摊子小,当然更有财力来救市。宁波外贸发达,民营经济活跃,财政对房地产依赖并不太大,不到30%。这个比例在全国都算偏低。

  而北方某中心城市,城市人口多,摊子大,负担重,而在强势的政府与亟待改善的社会创业环境下,创业十分艰难。民营企业成长不起来,又造成政府长期税源不足,只能救助于房地产业的“短平快”解决当务之急。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惊人,地方财政近三分之二是依靠卖地与房地产开发的税费。本来日子就捉襟见肘,房市一不好,一下子抽掉了地产这块板,哪还有余力来救市。要救,也只能雷声大,雨点小,形成恶性循环。

  3、 庄家实力雄厚,操盘手法凌厉,强庄股的特征明显。

  宁波政府对土地推出控制之严,全国罕见,而且是很少几个彻底实行净地出让的城市。净地出让,在现在“尊重物权”、“强调和谐”的情况下,强迁难度越来越大,拆迁只会造成新推土地成本上升,交地进度减慢,总供应量不足。而政府一家垄断土地整理,精力、财力有限,也会造成技术性土地供应不足。同期,在市道不好的时候,因为政府财力充足,政府还能象香港政府那样,有意识的控制推地节奏,少推或不推土地,就从源头上保证了土地的“稀缺性”与“饥渴性”,减少供应量。同时,还可以用货币拆迁制造刚性需求,直接拉动市场。

  与此相呼应的是,有一群资金实力强劲、冒险精神十足的二庄家——开发商,奋勇向前,在土地市场飚劲十足,屡屡拍出天价土地。除了勇气之外,也有经济账可算,这些二庄家先前就吃了不少土地,把一块地拍高,虽多付了点钱,但连带原来的土地升值,帮以前的土地解套,大帐是算得过来的。

  以上情况很像盘子小、增发严格控制、在市道不好大庄家还回购、二庄家拼命拉高的股票,股价,想不坚挺都很难。

  4、 散户特别是大户——投资者的实力也不菲。

  宁波民间资本雄厚,个人投资活跃,有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投资有不动产。我一个同学做实业图行天下,手里就有十多套高档物业,而且都是一次性付款,只买入不卖出,美其名曰“收藏”。身边的朋友,手里大都有几套房子,近期股市回暖,又让很多人恢复了元气,有能力与心力折腾一下。因为有一定实力,割肉的事一般不干,投资兴趣一向盎然,低吸高抛的事做了不少,在活跃市场的同时,给市场价格的上了“稳定器”与“加速器”。

  经过以上分析,宁波楼市可以定义为:股性活跃、价格坚挺的小盘强庄股。因近年来房价一直上升,庄家与散户中盈利比例极高,在90%以上,资金实力不菲。在大市回暖时,符合这些条件的个股,其实并不多,在庄家与散户的呼应下,短期拉出几个涨停,很正常。用股市术语来解释最近宁波楼市的反应,也许更容易让人理解。

  三、现实中的三种土地整理与出让模式

  宁波房价近年来一直上涨,近期在大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甚至暴涨,跟同期很多城市的房价运行曲线截然不同,除了上面解释政府财力、开发商以及民间资本雄厚等表层原因,更深层面是实际操作的地产模式的不同造成的,特别是各个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源头与原材料——土地的整理与出让模式的不同,很关键的造成了后面一系列运作本质上的不同。

  在中国,虽然各地大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基本相同:城乡两元土地制度与地方政府坐庄,土地实行“招拍挂”出让的香港模式的混合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变通,因为庄家——地方政府实力的不同、用心不一、操盘手法的不同与执行力度不一,演化出很多变异模式,花样很多,很多甚至有本质的区别。

  关于土地整理方式,完全按照国家要求实行政府主导净地出让的城市,在全国很少,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的长三角。原因,其一是政府得有财力;其二拆迁操作难度很大,政府要有啃骨头的精神;其三,更关键,政治要清明。这种模式干净、规范、公开、公正,最接近香港模式原型。至于前二个原因,大家都能理解,第三个其实也简单,完全净地拍卖,价高者得,市场公开透明,哪有暗箱可以运作,这也是不少地方政府内心不愿意彻底实行净地的重要原因。

  很多地方政府采用部分土地与开发商合作整理土地的方式go2map,并不完全垄断一级市场。宁波是政府一家垄断整理土地的一级市场,而很多城市,开发商做一级土地整理工作,整理好挂牌出让,双方利益分成。政府垄断整理土地,一般会向银行举债,也有经营风险,整理出来的土地卖不出去怎么办,有可能变成“烂尾地”。当然,如果像宁波地方政府这样财力雄厚,底气就会足很多,有信心垄断一级市场。问题是,很多地方财力并不充足,政府也不想冒险,而且怕整理土地操作麻烦,这就出来了政府邀请开发商参与一级土地整理的混合模式。实际上,在全国很多城市,政府为了分散整理土地的经营风险与操作难度,与开发商合作做一级开发商,甚至包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不少这样的一级开发商。这种模式下,一级开发商与土地的原有方均对土地的归属有相当的发言权,土地市场的竞争不完全充分。一级开发商拿自己整理出来的土地,有先天优势,价格上也会低于市场价,土地市场会形成清晰区隔的势力范围。土地市场呈不完全竞争,土地价格不会像净地拍卖那样瞬间飙升,甚至离谱,土地与房产价格会比较平稳。这种模式的土地供应话语权由政府、开发商与原地主共同掌握,不完全由政府垄断,土地供应量在有限与无限之间,比较近似香港模式跟美国模式的混合物。土地运作有一定的暗箱操作空间。

  还有不少城市地方政府,为了快速拿到土地出让收益,更干脆:干脆毛地出让,什么事也不干,政府坐在那边收钱。在这种模式下,特别是有些平原城市,土地供应量理论上会接近无限大,实际上也非常大,至少会远超过预期土地需求量。毛地或者准毛地出让,因为拆迁水很深,除了地主或者跟地主关系很铁的开发商,别人去竞争的可能性很小,这样就基本去掉了土地的市场竞争机制,地价会十分平稳。同时政府暗箱操作的空间非常广阔,为很多内地城市所热爱与推崇。这种模式,其实跟土地供应无限大的美国模式更接近,房价平稳也就理所当然。广州先期的华南板块运作方式其实也是这种模式。广州在土地招拍挂之前,大家表扬的“房价平稳”市场状况,其实并不是当地政府规范操作、高明调控的结果house.focus.cn,而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特别是远郊土地放任不管,毫不作为的结果,甚至不少是因为个人利益“暗箱操作”运作而成。

  四、“宁波房价上涨”与“规范操作”的悖论关系

  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或不愿意相信,宁波房价的连续上涨,包括这次暴涨的很重要原因是:土地市场严格规范运作。而很多不严格操作国家土地整理与出让规定的城市,房价往往倒会比较平稳。因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事往往会很奇妙:美丽的方式会产生很多不美丽的结果,反之,不美丽的方式也,会产生看起来很美的结果。悖论很多,给人形成一种类似抽象画的斑驳印象。

  香港模式的刚性上涨有目共睹。在这种模式下,房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地供应方,即土地的价格与成交量,因为土地供应垄断,供应量有限,土地获取市场竞争激烈,“价高者得”的游戏规则,让地价保持向上的刚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房价也保持向上的刚性,然后在一个不知道的时间点脆性下跌,这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详细的分析。美国模式,因为土地供应的无限大,且原地主有很大的话语权,土地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竞争机制缺位或者很少,所以土地价格会比较平缓。地价与房价更大程度上由需求方的购买力决定,跟人均收入、利率等有关,跟社会与经济发展更紧密些,次贷其实就是利率太低的大背景下引发的。房价一般相对平稳。

  从这个背景来看,就很容易理解“宁波房价暴涨跟操作规范有很大关系”这句话。因为国家现行规定的土地出让模式其实就是参照“香港模式”,土地出让公开、公正、透明、规范,十分市场化,但缺乏社会保障的内容。而宁波因为操作规范、执行力强,很好地贯彻了香港模式,加上盘子小、地方财政充足等情况也与香港类似,所以地价、房价的运行轨迹,也会跟香港的房价运行轨迹更相近。而内地很多城市因为贯彻不彻底,或者政府不够清明等,把中央规定的香港模式,运作成香港与美国混合模式,甚至有些财政紧缺、吏治腐败的地方政府,干脆把土地运作成暗箱操作为主,土地供应分散,但本质上却近似美国的土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焦点房地产网,房价比较平稳,也接近大众购买力,倒不经意弥补了国家规定的香港模式所缺失的社会保障功能。这也算是这种悖论的意外收获吧。

  从表面上来看,在现有情况下,类似“香港模式”的城市如宁波,虽然程序清明,但结果却是房价高企,让居民难以承担房价之高,结果好像并不理想。而地产开发过程腐败的很多城市,却歪打正着运作成了“准美国模式”,房价较低与市场平稳,房价匹配居民购买力,很对很多愤青的口味,好像最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也比较和谐。问题没那么简单,首先模式的利弊,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说清楚,用简单的道德标准来判断模式的对错与否,明显简单粗暴。但这种貌似占领了高点的“道德说教”,在历史与现实中都很有市场,对国家社会伤害很大,对转型中的中国更是有弊无利。

  “香港模式”市场性很强,资本性很强。但经过了1997年的大跌,但现今还是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是东南亚人才与资金的高点,说明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美国模式”下,房价不贵,跟购买力匹配,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但还是会遇到次贷这样的问题。新加坡与德国的住房制度类似,把住房视作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也没指望从中牟利,对房地产交易与居住监管很严,人们生活很幸福,但社会缺乏活力。

  五、悖论的源头

  虽然现在中央规定采用的是香港模式,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模式更适合国情,其实值得进一步的探讨。现在来看,香港模式因为资本刚性太强,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有相当大的副作用,至少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已经有学者建议取消土地“价高者得”的游戏规则,说明有人看到了这个问题。至于各类模式的利弊,是个大题目,各地到底适合何种模式,更是一个深刻的大题目,限于篇幅,只能在今后的文章中探讨。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很大,各地的差别不亚于欧洲与非洲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定一些原则也许可以,费尽心思,去制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细则,本来就很无操作性,实际上也很荒唐。问题是这些话,我说给我们家的狗听,它不听。北京有些人也不听。

  也许,这就是现今中国地产乃至其他问题最大的悖论。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