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推(2)
www.110.com 2010-07-10 12:30

 

    (三)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实施良种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粮油、蔬菜、花卉、林果、畜禽、水产等优良新品种。加强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农产品保鲜储运及精深加工、循环农业及环境保护、农业工程与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作用,规划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办好和新建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型企业,使之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争3年内在全省普遍建设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功能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并落实经费保障政策,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行责任农技服务,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农技员。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建功立业。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抓好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村组干部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鼓励创建名牌农产品。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全程监控,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适宜性评价,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安全农业投入品,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市场质量监测,扩大监督抽查范围,增加抽查密度,提高监测覆盖面。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标识管理,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整合各种检测资源,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和执法体系。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实行统筹规划、集中治理、配套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坚持不懈地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治理,突出淮河、太湖、里下河、沿海、滁河等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成一批大中型骨干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改造、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圩区综合治理、小型泵站改造、小农桥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10年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壤改良,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质量,不断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丘陵山区、黄河故道和采煤塌陷地开发利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到2012年新增高产稳产农田800万亩。把滩涂围垦开发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加强科学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加快开发利用步伐。加大渔池改造力度,实施百万亩池塘生态改造工程。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重点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坚持不懈地兴办农村实事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同等待遇。

    (一)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尽快形成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作家、艺术家、出版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符合农民审美需求的文艺作品,出版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新闻媒体开办面向“三农”的栏目、节目。开发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树名木保护。加快建设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农民健身活动。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巩固发展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成果,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同一县(市)范围内城乡教师执行统一的工资和津补贴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改革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推行乡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大病救助制度。广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加大重大疾病防治力度。强化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制度,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和养老保障问题,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卫生人才扎根农村。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快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优生优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二)健全农村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统筹城乡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行劳务输出、就近转移和返乡创业多策并举,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责任体系,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登记制度,制定城乡一体的就业规划。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构建镇村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各种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网络,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免费培训。把城镇就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对农村零转移贫困家庭劳动力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城镇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创业农民提供税费减免、贷款贴息以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强化农民创业培训、服务和指导,积极推进适合农民特点的创业基地建设。关心照顾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儿童、老人和妇女生活。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力争到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和农村困难农民基本生活消费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实行应保尽保。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即征即保。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被征地农民逐步纳入保障范围,并探索将被征地农民直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好农民工参保人员省内跨行政区域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支持帮扶力度,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老年社会福利和老龄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农村老年农民养老补贴制度。积极推进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建设。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推进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健全管理养护体制,将农村公路通达到符合规划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全面实施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大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供水。继续搞好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用电保障水平。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完善拓展农村邮政服务。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和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村庄绿化“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把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切实做好水源地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农村工业污染源监管和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分散工业企业入园进区,坚决淘汰污染严重企业。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做好农村水体、大气、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制定完善基层灾害应急预案,增强农村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四)实施新的农村实事工程,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发展条件。在兴办两轮农村五件实事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新期盼,规划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让农民群众得益受惠。一是农村人才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5年培养培训掌握一定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100万名、乡村干部3.5万名、乡镇企业管理人员5万名、农技人员5万名,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2年前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逐步实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力度,对农村退役士兵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前每年共培训40万人。全面开展城市对农村的支教、支医、支农行动。二是农民健康工程。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标准,以县(市)为单位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改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条件,到2010年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和村卫生室设备配备任务。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和免费婚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0年年底前完成1200万农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为农服务工程。有效整合各种资源,2012年年底前在所有行政村建设融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农村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交通,2012年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四是农村文化工程。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2010年实现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市)有支中心、乡镇有服务点,2012年农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率共达70%以上。大力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每年在全省农村巡回演出优秀剧目1000场以上,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放映一场电影。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五是农村环境工程。加快实施河道清淤,2012年年底前完成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任务。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2012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经济实用、维护简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实施农村改厕、改圈、改厨,发展秸秆气化、沼气等清洁能源,2012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卫生改厕任务。积极开展村庄绿化,2012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规划保留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30%、35%。六是脱贫攻坚工程。对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人口,积极采取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提高保障水平、政府和社会帮扶救助等措施,确保2012年年底前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10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强化乡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规范县乡权责关系和财政分配关系,科学划分县乡事权和财权。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乡镇政府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财政保障机制,提高对行政村运转经费保障标准。区别乡村债务情况,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扩大村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健全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逐步建立服务功能完善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畅通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人民调解,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加强农村政法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治安组织、群防群治组织和村警务室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

    (一)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履行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在政策制定、工作安排、财力投放和干部配备等方面真正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各级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乡镇党委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调整充实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设置和力量配备,使其更好地履行政策研究、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及市县长分级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保供责任。    下转A3版

    上接A2版    强化各部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职责,推进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工作与城市工作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建立科学的“三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三农”投入、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基础。以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和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强基工程”,把乡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社会工作职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及党费支持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专项资金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切实解决村主要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完善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办法。抓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省市县成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加强乡村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整合、开发教学资源,深入开展学用活动。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注重从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中选拔村干部。改革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选举办法,2011年全省乡镇党委集中换届时所有候选人实行“公推”,有条件的实行直选。在普遍实行“两推一选”的基础上,力争所有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公推直选”。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依托高校、党校等建立培训基地,对乡村主要干部开展集中培训轮训,着力提高他们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做好群众工作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以及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完善支部党课、基层党校集中轮训、农村党员冬训等制度。广泛开展党员“双带”、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积极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做好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双培”工程,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农村依法治理。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开展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评议,实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扩大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范围。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乡镇治理机制,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与农民的联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搞好农村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组织广大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辛勤劳动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五)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开展镇村干部、基层站所负责人勤廉双述和民主评议,发挥党代表监督作用,促进基层干部民主作风建设。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