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权益保护动态 >
劳动课遭遇尴尬 劳动教育能否离孩子再近点
www.110.com 2010-09-17 17:00

  编者按  5月1日,是劳动者的节日。然而现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的观念在社会上有所淡化,在部分中小学,劳动课甚至悄悄退出学生的课程表。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学校在坚持开展相关教育,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即用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不仅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国家建设的必须。正如4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所强调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劳动课为何退出部分中小学生课程表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该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正是据此,全国各地开始把劳动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劳动课等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劳动和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究兴趣,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06年,该法修订时,除增加实施素质教育等内容外,此条款并无太大变化。不久前刚刚审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然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国一些地方,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已陆续退出了一些中小学校的课表,部分在课表上保留了这些课程的学校也处于变相取消状态。劳动课、劳动技术课缘何被悄悄取消?这种取消是否也意味着否定劳动光荣、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等传统观念呢?

  部分中小学取消劳动课

  近日,记者分别对浙江、安徽、湖南等地的中小学生以及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查采访。“劳动课、劳动技术课?我没听说过。”浙江省余杭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小风在电话里嗫嚅道。“没有,我们的课表上就没有这些课,”安徽省滁州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晓雪在电话里肯定地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就没有过这类课,那么多的主课,哪还有时间去上这样的课。”

  当记者问起劳动课的情况时,就读于北京某高校大二的湖南籍学生小吴一脸茫然:“劳动课,没有啊,我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上大学,从来就没上过什么劳动课。你能告诉我,劳动课学什么吗?”“有,我们这儿有,我儿子刚小学毕业,我帮他收拾旧教材的时候看到过,几大本《综合实践活动资料》里面不仅有动脑动手的训练,也有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生活常识、医药卫生常识等,挺有趣味性、可读性。可惜的是,听我儿子讲,课程表上是有劳动课,但学校根本不上这门课,全部被三门主课给占了。”江苏省无锡市蒋女士在电话里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确实已经取消或变相取消了对于中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

  劳动课遭遇尴尬有原因

  “我们基本上已经停掉了劳动课,”接到记者关于劳动课问题的咨询电话,安徽省某中学贺校长显得很无奈:“课表上还是有,但是现在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很难落实,小升初主要还是看那三门主课成绩。做为老师,肯定得为孩子的前途负责任,所以很多课时都被主课给占了。”

  据贺校长介绍,不仅是当地的许多学校,他考察参观过的许多外地省市中小学校也都陆续取消或者变相取消了劳动课、劳动技术课等劳动技能课程。其原因很多,除了应试教育给学校、老师和学生造成的压力外,缺乏好的教材和师资力量也是很突出的问题。

  说起劳动课的问题,山东省荷泽市某中学冯校长感触良多:“这么跟你说吧,真要是有时间让孩子们学这些东西,教材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劳动技能课程的内容,成年人看了觉得挺有意思,挺有用处,但中小学生看了却不一定感兴趣。很多学生都认为,学那些基础、简单的劳动技能没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好的师资,现在各学校的师资都比较紧张,专门安排老师去上这样的课,很多学校都有困难。现在这样的副课得不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加之许多老师自己也缺乏实际的劳动操作经验,照本宣科的结果肯定是索然无味,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劳动课等劳动技能教育退出中小学生课程表表示遗憾。北京某中学退休老师赵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表述反映了许多老师的心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但应试教育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整、不全面的畸型教育。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教育体制很难短时间改变。”

  北京退休老教师武先生的说法相当中肯:“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也是对于劳动基本态度的变化。事实上品德高尚、有智慧、身体健康的人,必然热爱劳动,因为他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身体素质好,也就具备了相应的劳动能力。如果不通过劳动课的教育让青少年儿童懂得劳动的意义、价值和乐趣,很有可能就导致不劳而获的想法,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闻链接

  劳动价值观偏差导致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

  “做饭,我才不做呢,我也不会做呀,烫着、切到手怎么办?”这是一位20岁的大二女生听记者问起劳动技能的问题时的回答:“脑力劳动也是劳动,我们这代人可能更多是倾向于脑力劳动,而不是那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正面临就业的年轻人都抱有类似的观念: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级,更有价值、更有面子。“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说起来头头是道的,但真的让他们动手去做一些具体的事,尤其是需要较大体力支持的工作时,往往就容易露怯,”日前,某知名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在面试完网络管理职位后对记者表示:“具备网络布线、硬件维修等业务能力的占不到应聘者的三成。”

  日前,记者陆续参加了北京市的一些人才招聘会,通过向应聘者和招聘者了解后发现,目前许多应聘者普通存在劳动价值观念的偏差。“你说,让我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做设备维修等基础的工作,太累了,而且挣钱也不多,容易把学的专业荒废。我学的是计算机编程,还是希望能找一个能做程序的工作,”河北籍应聘者小张告诉记者:“现在去一线生产工厂工作真的是下下之选,没有办法才来应聘这样的工作。”“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很少有独立劳动的机会。他们缺乏独立劳动的能力,对家庭、对用人单位、对社会的依赖性非常大,想当然地认为那些基础的工作会有人去做,自己只是做做管理,动动脑、动动嘴就行了,很少有人愿意付出体力劳动,这种价值观念非常不好,”中关村某人才招聘中心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很遗憾:“我们办人才招聘会,见到的年轻人太多了,劳动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的问题很严重。”

  在上海市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以80后为主体的现代大学生优缺点分明:优点是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英语好;不足是眼高手低,太过浮躁,缺少耐心。这项调查涉及在沪的104家外企。一些外企还认为缺乏对社会、对公司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感也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不足。“80后在职场中对自己过于自信,做事不愿从小处着手,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人差,工作时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较高的薪水,就会见异思迁。以前大学生说的工作‘三年之痒’,现在已成了‘三个月之痒’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能坚持三个月以上就很不错了。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明确表示不招聘应届毕业生,”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很无奈,如果真是按照德智体美劳要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应该是非常有朝气,勇于拼搏、敢于动手的,但事实上我们在招聘时很难遇到这样的人才。”

  ●相关背景

  劳动课的历史沿革

  有关历史文献和研究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重“双基”阶段,即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9年,为期约30年。第二阶段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这个阶段从1979年至1982年,为期仅4年。第三阶段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从1983年至1989年,为期约7年。第四阶段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现在尚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

  劳动课的历史发展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来确定的。

  1956年,根据教育部门颁布的《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各年级均设一节手工劳动课。1957年,按教育部门规定,各年级加设周会课,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加设农业常识课。

  1958年依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实行“教育大革命”,教学大改革。小学学生每天只上两三门主课,其余时间为勤工俭学、除“四害”等。60年代各年级均有劳动课。一、二年级为一周1课时,三年级以上为4课时。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小学课程设置的混乱现象逐步得到纠正。1978年起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各年级均开设劳动课,五年级开设语文、数学、政治、历史、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9科;四年级无历史、设地理课;三年级无史、地;一、二年级无史、地和自然。

  1981年,中小学学制恢复为十一制。与此相一致,制定了全日制小学和重点中学的教学计划,并组织编写第六套教材。根据该课程计划规定,小学增设思想品德课,此外还设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和劳动等11门课程;中学也把劳动技术课首次纳入课程计划表。

  此后,劳动课类虽使用过实习、生产劳动或劳动技术等不同科目名称,但内容都是进行劳动观和生产基本技能的教育,名称不同,内容类似。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