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权益保护动态 >
卡片处处藏陷阱:会员卡,“卡”人何时休
www.110.com 2010-09-17 17:42

        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预存式会员消费卡在国内已很普遍。会员卡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商家故意掩饰用卡环境,在退卡、转让等方面设置种种限制,甚至在收取购卡款后突然“蒸发”,让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办卡时务必擦亮眼睛,提高风险意识。

  ——编者

  ●购买会员卡后才发现商品质量存在缺陷,服务不尽如人意——

  卡片处处藏陷阱

  近日,武汉大学的罗小君在一家美容院推销员劝说下,花500元购买一张会员消费卡,获赠送价值500元的护肤品。“美容院说凭卡能享受8折优惠,还能获赠免费产品,我当时觉得很值,可没想到从此陷入麻烦之中。”

  小罗告诉记者,她使用美容院提供的护肤品做面部护理,出现了皮肤红肿现象。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小罗对美容店提供的产品过敏。

  “我要求美容院补偿损失并退回卡内余额,可美容院的老板说,皮肤过敏是我自身原因造成的,店方没有过错。难道我就要吃这个哑巴亏吗?”小罗很生气。

  目前,社会上以会员卡名义推出的各种美容卡、健身卡、洗衣卡、洗车卡等预存式消费卡越来越多。本来,这种消费方式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能帮助商家稳定客户群,又能替消费者省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商家利用会员卡设置陷阱、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例频频发生。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踩空”或被“套牢”,从“上帝”变为“卡奴”。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美容美发店,发现中高档门店的预存式消费卡价格至少几百元,甚至高达数千元。

  零点公司曾经做过调查,我国预付费市场规模至少有8000亿元。然而记者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式会员消费卡时,大多不签订书面合同,只是与经营者达成口头上的约定。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后,才发现商品质量存在缺陷,服务不尽如人意。由于缺乏明确无误的书面约定,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各执一词,难以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商家发行会员卡,实际上是试图圈住客源,套牢消费者——

  “霸王条款”退卡难

  很多居民表示,选择预付式消费,主要是因为价格优惠,其次是消费方便。其实这实惠的背后,消费者在交出预付款的同时,也交出了消费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年初,上海静安区喜欢跳舞的吴文静花6000元在一家舞蹈会所办理了会员消费卡。凭借会员卡,小吴可以去该会所练习48次。可到了3月份,小吴因为工作繁忙,无暇去练习,于是小吴决定退卡。小吴此前已经去练习了4次,所以她要求舞蹈会所将剩下次数折现返还。但是店方却告知小吴,店里有规定:“除非会员出国或者怀孕,否则不予退卡。”

  小吴说:“办卡时,销售人员隐瞒了退卡的条件,我根本就不知情,为什么不让退卡呢?”小吴只得以低价将自己的会员卡转卖。

  会员消费卡,表面上看,它能使消费者享受到低折扣,节省开支,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方面,商家能从中获取一大笔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商家也试图“圈”住客源,防止流失,无形中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用。

  “健身卡、美容卡等一般时限都比较长,因此消费者应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坚持参加。”北京一家较大的健身机构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办理长时间大额会员卡时最好签订书面合同,在消费时间、优惠范围、退会、转让等细节上进行约定。办卡时应考察商家的信誉和经营状况,最好听一下老会员的意见,以免发生纠纷。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