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事诉讼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适用 >
刑事证据的庭审认证问题研究(3)
www.110.com 2010-07-08 13:24

    四、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有关认证制度的立法建议、认证能力要求和措施保障。

    在我国,长期以来,刑事诉讼的目的此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被侵害的公民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对被追究刑事责任人的权利保护。庭审认证制度在刑事审判实践中的缺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密、具体、合理的当庭认证的标准和规则,不同的人对当庭认证有着不同的理解所致。“审判程序规则中,至关重要的是开庭程序规则和证据规则,而这恰恰是我国程序法中的薄弱环节。”⑥。因此,要解决刑事诉讼中的庭审认证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庭审认证制度,制定庭审认证的具体规则,提高法官的庭审认证能力,建立配套的措施保障。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一)立法建议。1、明确证据成为定案依据必须具备三性。证据必须具备相关性。证据必须具备可采性。证据必须经过法庭审理的充分调查,由控辨双方当庭举证、质证和辩论。2、从四个方面制定庭审认证规则。第一、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调查。对控辨双方在庭下提供、补充的证据,凡是未经法庭质证的,均不得作为证据定案。第二、法庭对证据的可采性可以当庭决定。第三、法庭对证据的证明力不必当庭认证。第四、案件的材料移送范围应限定为法庭辩论终结后,经当庭举证、质证的证据材料。排除未经法庭调查的证据材料一律不得移送。

    (二)刑事法官的庭审认证能力要求。

    1、具备灵活操作认证程序和方式能力,提高认证效率 。

在庭审活动中,法官应当具备灵活操作认证的程序和方式的能力,区分不同情况处理。(1)当诉(控)辩双方举证并相互质证、辩论后,法官对于双方无异议的或者合议庭无疑问的主要证据;对于双方所举证据,另一方虽有异议,但又不能举证予以推翻的;对于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后,对方提供有力证据予以反驳,先提供证据的一方,对反驳证据表示认可的,应作出肯定式认证当庭宣布该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而对该证据相抵触或相反的证据,则应当庭作出否定认证。(2)对于双方中任何一方对证据持不同意见并出示对抗依据,一时难以作出判断;或者双方就同一事实都举出证据而当庭难以鉴别,或者合议庭对证据持不同看法,存有疑问而在当庭无法查清的,则不予当庭认证,待暂时休庭后,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合议庭成员的作用,互相交换意见,然后再继续开庭认证,或者宣布休庭,待法庭调查核实后再重新开庭予以认证。(3)对于需要几次开庭才能审结的案件,可以在每次开庭前公布合议庭对上一次开庭时异议证据的认证结果。(4)在庭审结束前,发现认证有误的,合议庭可当庭予以纠正,在庭审结束后发现认证有误的,或者发现有新的证据可能推翻已认定证据的,合议庭可再次开庭予以纠正。另外,刑事法官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丰富的法律文化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判断说理论证能力和娴熟的驾驭庭审的能力。

    2、具备科学的认证态度,严谨的认证作风,确保认证质量 。庭审认定的证据,对认定案件事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刑事被告人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的后果,其结果直接关乎被告人的命运。作为认证主体的刑事法官在认证时必须具备科学的认证态度,严谨的认证作风,以确保认证质量。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从客观存在的证据材料和案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各项证据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真分析,不要为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要抓实质,排除假象,发现确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第二,切忌先入为主,带有成见,按照主观臆断的框框来取舍,判断证据。任何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的思维方式,都有损对证据的正确认定。第三,必须综合案情和一切有关证据进行全面的对照分析。即要考虑某项证据与案情事实的客观联系,又要考虑单个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该案的全部证据材料与整个案情的客观联系等等,进行比较对照,综合证据“三性”予以认定。

    (三)措施保障。主要有:1、制定严密、具体、合理的当庭认证的标准和规则,统一认识,统一操作模式,使当庭认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法官素质,严把审判长、独任审判员资格关。3、真正还权于合议庭,充分赋予合议庭应有的审判权限。 4、建立和完善刑事证据庭前展示制度。 5、建立和完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出庭制度,规定除法定的情形外,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必须亲自到庭作证、宣读鉴定结论、陈述,并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和质证。6、继续推动刑事裁判文书改革,增强说理性。刑事裁判文书是庭审认证活动的载体,认证的结果和具体理由在裁判文书充分展现,实现从框架式、格式化的裁判文书向要素式文书的转变,把证据论述的内容在裁判文书的各要素中凸现出来,把庭审认证的依据和理由作为证据论述的重点,真正体现辨法析理,胜败皆服。

注释:

①毕玉谦:《论诉讼中的认证》

②樊学文:《证据学》

③《人民司法》1997年第1期

④《司法文件选》1998年第8辑

⑤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

⑥毕玉谦:《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省叙永县人民法院)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推荐文章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