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
www.110.com 2010-07-24 11:27

  在西方政治学的经典文献中,社会精英(中产阶级)是民主运动不可替代的进步力量,西欧以及北美的发展史似乎能够验证这一点。但是,当我们以此来反省中国社会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反传统的历史逻辑,诞生于威权体制内的社会精英不但没有成为中国民主化的推动力量,相反,随着他们经济财富的增长,这些精英却演变成为反民主的因素。一方面,在地方政治发展中,地方精英阻碍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发挥国家在地方的政治代理人的作用,由于社会精英和地方政治精英的结构和利益的重迭,他们的聚合既阻隔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抑制了民间力量的生长,加剧了国家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治秩序的不断恶化,与精英发展的反向逻辑不无关系。地方社会精英的政治化、社会精英的反民主倾向,是当代中国政治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面临的大问题。

  一 社会抗争:经济发展抑或政治发展的外在性结果

  社会抗争一般是指社会抵抗国家的集体行动,也可以称作集体维权行动,行动指向是国家。中国学术界对于像社会抗争这样的社会发展外在性(externality)现象,通常作一种简单化的说明,认为这种外在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社会分配不公,如果社会分配极端的不公,其结果是必然导致社会冲突。在这种观点看来,市场似乎是外在性的终极原因,言外之意就是,只要解决了市场问题,外在性问题也就不复存在。实际上,从政治学的角度观之,「市场-社会抗争」的逻辑推论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表达,它只阐述了一个一般事实,而没有解释这个事实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这一描述既没有甚么现实意义,也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因为计划经济也会导致社会抗争。市场引发社会抗争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对社会抗争作如此简单化的理解,可能会误导人类解决社会抗争的努力。当市场发展以威权模式为取向时,「外在性」不单单是市场本身所造成的结果,政治的力量更有可能是导致社会抗争这种激烈的「外在性」的主要因素。正如亨廷顿所言,「政府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亨廷顿,1976年)。

  二十世纪90年代,大量的事实表明,社会抗争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崔大伟(David Zweig)在对《民主与法制》进行了个案研究时发现,从1988年─1997年,《民主与法制》共报导了三十起冲突事件,在这些事件中,1993年─1997年共计二十六起,1991年二起,1990年和1989年各一起。作者还同时对这三十起事件进行归类,认为有五种原因导致了乡村社会抗争事件的发生:土地征用、乱收费、行政或经济问题、干部滥用权力和对干部或政策的错误攻击(David Zweig,2000年)。在崔大伟所作的归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公共权力行使不当而引发的社会抗争事件占了绝对多数,因此,可以讲,政治因素可能是引发(至少是在乡村)社会抗争的根本原因。所以,与其用经济外在性(不妨称作「市场中轴」)来解释当代中国的社会抗争,不如用「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外在性」(「政治中轴」)更有说服力。

  其实,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各种冲突事件远远超越了市场的范畴。2000年,裴宜理(E. J. Perry)和赛尔登(Mark Selden)共同主编了一册论文集,书名为《中国社会:变化、冲突与抗争》,文集共收录了十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论及中国社会冲突的某个方面,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冲突、环境保护者的抗议活动、宗教问题等等,主编者避开了中国社会研究的传统路径(即「市场中轴」),扩大了观察中国的视野。尽管作者没有作方法论的说明,但是,论文的研究取向足以表明,「政治中轴」也许更加合乎逻辑地说明中国社会变迁乃至抗争的宏大原因。

  本文之所以主张以「政治外在性」(政治中轴)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起因,并不是简单地遵循学术经典的理论原则,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具体原因: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