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动纠纷 > 工资 >
为什么劳动者谈判能力如此薄弱?
www.110.com 2010-07-02 17:40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我国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所谓“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履行正常劳动义务的情况下,由其所在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然而,作为一种“兜底”性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在一些地方的执行效果,却远不如人们期望的那么好。

  2008年08月19日发布的广州《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成果》显示,100%的劳动者期望涨工资,但知道如何与老板“谈薪”的人只占7.2%。调查还显示,私企员工工资中隐藏着一项“特殊工资”,即牺牲休息时间,通过特殊劳动,在八小时之外、节假日加班加点所换取的劳动报酬。如果剔除这项加班费,那么,他们就根本拿不到劳动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工资。

  用人单位规避最低工资制度,最常用的做法是采用“计件工资”。这些用人单位一般会规定,劳动者多劳多得,工资一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但用人单位制定的工作标准过高,一般正常的劳动者哪怕出满勤,工资仍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这就迫使劳动者不得不加班加点,算上加班费才能达到最低工资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扭曲呢?在笔者看来,其中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劳动力定价权缺失等深层次因素。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虽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具体的标准予以明确,并以强制的方式保证实施,但在制度自身的完善方面还有待优化。比如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计件工资的换算方法、“包吃包住”情况下员工每月实领工资的最低限度等方面,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些制度漏洞给一些企业变相降低、克扣员工工资提供了方便。

  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以为,出台了有关最低工资的法律法规,按规定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尽到了责任,完成了任务,至于劳动者是否能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获得最低劳动报酬,相关部门更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