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涨声之下 调理心态 科学理财
www.110.com 2010-07-10 12:29

  肉涨价了,油涨价了,房子涨价了……,涨、涨、涨,物价一路高歌,工薪族则心有戚戚焉。“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一定要跑过CPI”,成为我们无奈的调侃,而现实是如何理性安排消费,降低生活成本,增加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了许多工薪族所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面对物价上涨,要冷静思考,学会理性消费,做好收支预算。最佳途径是制定每日收支明细表、每月收支总表,分析每项支出是否存在必要性,以此为标准,大致可将每项支出划分为必然支出、可然支出、或然支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支出是必须的,如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有些支出是可用可不用的,而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的,如购买零食等;还有些支出是临时性的,如人情费或是遇到商场促销,突然想买件衣服之类的。第一类支出通常是稳定的,也是占支出大头的,容易计算;第二类支出由于不存在必要性,则要尽量避免;第三类支出则要视情况而定,以是否必要来衡量。然后细算每日、每月及季度结余,为下个月支出做好预算。细水长流,每日每月一点点的节省,都将积蓄成一笔可观的数目。

  接下来,就是要合理调配现有资产。大部分工薪族的积蓄通常不多,尤其是我们“80后”工薪族,手中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那么,对于这些剩余资金可以用三分法处理:安全第一,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储蓄,在目前银行的现有利率下,无论是定期或活期其增值空间都是不大的,这部分资金主要是用于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再从剩下的资金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定投基金,这类基金有零存整取的功效,但是其收益远远高于储蓄利息,可以确保资金的增值而又不会担心资金流失;最后剩下的资金可以用于投资收益高而又具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如股票或黄金,要是没有太多时间研究股票,也不具备相关知识,股票型基金就是比较理想的投资项目了,投资这种基金的风险远远低于自己从茫茫股海中捞针,并且业绩保持攀升的话,还能不断升值。

  我们都知道,过日子需要的就是省钱和安心,科学理财能让我们的生活从容一些,也可以消除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改变心态

  谢清科(赤坎)

  一觉醒来,我发现物价已经坐上火箭飞上天了:大蒜涨了,房租涨了,水电费涨了……

  上周六打开电视想看东亚运动会的开幕式,只见电视屏幕都是“朵朵白云”,老半天连一个人影都没有,以为电视“罢工”了,跑到邻居家一看,只见那位“五星级”体育迷在看本地新闻,莫非是世界末日将至,那位仁兄开始“关心粮食与蔬菜”了。一问,得知,电视频道“瘦身”了,只能看本地等几个台,除非缴费升级到有线数字电视。唉,都是物价惹的祸。

  明代顾起元在《客座赘语·谚语》中说:“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可见,无论夫妻、朋友还是亲戚都与衣食住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难怪上世纪翻译大家朱生豪与宋清如结婚时,收到夏承焘先生题送的“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可惜朱、宋结婚之时,两人穷得不可开交。那时,朱生豪虽然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稿费也难于养家。极度的困苦生活和艰苦的翻译工作,严重地摧残了朱生豪的健康,一代翻译天才还来不及译完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撒手离开世界,年仅32岁。

  历史上,被饿死的文人不在少数。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死与物价上涨有关。抗战之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朱自清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最终如毛主席说的那样: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陶渊明的一生也是伴随着贫穷度过的,他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就这样在饥饿中走了。

  面对“涨”声一片,我突然想起孔子的门生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方式,想起杜甫在战乱和贫困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价值观,他们淡泊的生活方式值得学习。特别是看了《蜗居》之后,我得到这样的启示: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就让我们改变心态吧。

  天要下雨 物要涨价 人要应对

  李媛(霞山)

  如果时光倒回至上世纪90年代,街坊阿姨忽然喊一嗓子:“告诉你们,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估计不少人要急昏过去。虽然不一定人人像相声《着急》里那样,赶紧去单位请假,到银行取钱,推上平板车、三轮车、小推车把油盐酱醋一趟一趟往家拉,但也多半有人天天琢磨着观望着:这物价到底啥时候涨啊?

  万一等囤完了货,物价却又回跌,肯定会有人跟相声主角一样捶胸顿足:我亏大了!

  不过,经济在发展,大众在进步。社会大众经过这十几年的锻炼,心理素质、经济素养早已不同往日。要是现在再有人喊这么一嗓子“涨价”,估计不光是囤货者有限、应答者有限,多半还会有人说上一句:“天要下雨,物要涨价,随他去吧!”

  当然,也有人担心自己手中的钞票“越来越不值钱”,忙不迭要做些保值投资,只是砸钱的对象从油盐酱醋升级成了各类理财产品。不过,到底是此投资非彼囤货,社会大众涨价是否反映了通胀预期这个问题越来越“敏感”的同时,亦越来越“麻木”。

  一方面,经过十几年经济发展周期的历练,社会大众有越来越敏锐的嗅觉发现通胀出现的可能性。不过,大多数普通百姓所关心的,已经不只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更触动他们神经的,是收入增长是否与物价上涨相匹配,自己辛辛苦苦积聚的财富,是不是会随着通胀的到来,多年辛苦一朝化为镜花水月。

  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已经从紧张、无奈到习以为常,甚至是麻木。人人都明白:生活水平提高了,物价也不能三十年如一日。毕竟,物价到底“涨”得合理不合理,小老百姓在这事儿上可真没啥发言权。

  但换一个角度看,对有发言权的国家来说,新一轮通胀会不会来其实不是问题关键,最重要的是经历多次通胀后,我们的应对手段有没有变得更“高明”,有没有更好的措施让人民生活得更惬意。

  说到底,无论货币政策从紧从松,关键是政策要引导和控制好资金流向,把钱用到实实在在的地方。让花出去的钱,不只带来美好的经济数据,也能真实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显现出投资应有的撬动效应。

  我的钱包,我做主

  泠妤(坡头)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打个喷嚏也要花钱,我那丁点儿的工资,真是羞于囊中,不敢见众。再加上儿子的到来,让我们本已不宽裕的小家庭更是捉襟见肘。

  好不容易熬过了2008年,2009年我们决定:能不花则不花,能少花就少花点儿,省一分即是“赚”一分。积少成多,充分发挥口袋的存钱功能。

  妈妈常常教导我们:屋子再大,你也只是睡三尺床;饭菜再不好,也能填饱肚子。守着这些活化石般的公式,我想开了:买不起房子就租房子吧,买不起山珍海味就吃青菜豆腐,穿不起名牌就买普通的吧,只要搭配得好,一样大方得体。这样,吃、穿、住都解决过来了。再有,平时多做运动,多喝开水,少生病,其实就是在赚钱哩!

  至于其它的一些额外的消费,就看“口袋”来消费好了,没必要跟风逐大潮。慢慢地,我家的理财计划也就悄悄地启动起来了,那就是:看紧自己的钱袋,该怎样花钱,自己做主吧。

  发扬阿Q精神

  绿茶(坡头)

  我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工作两年了,美其名曰国家干部,但我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家里负担又重,没有太多的钱享受生活,一切都从勤俭节约出发。穿的,不求名牌时尚,只望整洁大方。吃的,不求山珍海味,只望营养均衡。住的,不求百尺豪宅,只望有独立空间。出行,不求专车接送,只望有所代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算是“小气”之人,但我觉得自己“小气”有理。例如:不买没有用的东西。我绝不会看到打折、特价就买些平时用不上或极少用的东西,需要时再购买。平时逛超市商场时,留意日常用品的价格,对比哪里最便宜,性价比最高。买大件昂贵的物品时,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请人做,家用小电器坏了,维修好再用,不轻意更换等。

  虽然我在物质生活上是穷人,但并不影响我追求精神生活。我平时喜欢看书,但我买不起新书,新杂志,所以我常到书店转转,只看书不买书,如果想要买就找旧书店、旧书摊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喜欢出行。出行或旅游,我一般只选择城市周边,美其名曰先要把身边的风光欣赏完。我选择骑自行车、徒步、爬山,美其名曰慢慢游走,既可以仔细品味沿途风光,又可以锻炼身体。我选择露营,美其名曰享受自然的一切,体验别样乐趣。

  为了应对物价的不断上涨,我既要从更多的途径增加收入,最重要的还是好好发扬阿Q精神,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相对潇洒点。

  走出困境

  小凡(霞山)

  当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费用“涨”声一片时,要不是作为全职太太的我,懂得利用充裕的时间应对,像我们这样的单薪家庭,必然会陷入困境。

  平时我实行不开车,步行去购物,而且慢悠悠地跟档主讨价还价,务求买到最实惠的东西。这样我既可以免费健身,又节省开支。甚至每餐煲汤炒菜时,我都会将液化气炉的火调小来煲汤,慢慢熬出来的汤既可口又省气。我还常常把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把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我明白,只有节省能源和循环利用,就能达到既省钱又环保的目的。这样我就可以将每月省下来的钱交新增的电视收视费和其它必需的费用。我觉得只要能从生活的细微地方做起,做到应省则省,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享受都不受影响,而且还能使我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走出困境吧!

  换个想法

  黑皮儿(霞山)

  前阵子在一杂志上看到一句话——工资是以不变抵万变。这句话,是绝大部分工薪阶层对付物价上涨的经典写照。

  喝的水,耗的电,用的油,住的房,看的有线数字电视……部分消极人士说,对付物价上涨的最好办法,就是变身为宅男宅女,减少外出活动产生的一切费用。可人毕竟是社会动物。

  我们不能改变物价上涨的趋势,为了使生活水准不降低,第一,可努力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第二,如果不想折腾着改变收入状况,那么,我们只得改变我们的想法和观念。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水、电涨价,是好现象,节约能源呀,以前我开着水龙头哗啦啦地洗脸,现在不敢如此奢侈浪费水资源了。以前出门一两个小时电扇、电脑不关也觉得无所谓,现在心疼银子,这些大手大脚的陋习也消失了。至于汽油涨价,更好。成品油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是我等无车族。那些开车的人,可能会为了节省油钱,减少了开车外出的机会,进而减少了废气排放,更少了交通堵塞和事故。粮油上涨更好,让那些成天叫嚷着减肥而把大碗米饭倒掉的人知道“粒粒皆辛苦”的另一层意思……

  上帝关掉一扇门,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同样适用于物价上涨。我们不要只盯着涨价的物品,也应看到药品价格降了,家电能以旧换新了,手机、汽车频频降价……我们大可不必捂着钱包,节衣缩食,使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大打折扣。换个想法,钱是生存的工具,也是生命中的一种道具,量力使役之,你那不变的工资,才不会成为桎梏心情的枷锁,而能在“涨声一片”中抵万变。生活质量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与心情有直接的关系。否则,咱们这些社会动物便沦落为物质虫或金钱的奴隶了。

  一箪食一瓢饮也快乐

  青子(霞山)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幼年时住在单位大院的平房里,那平房是五十年代的老式平房,连厕所都没有,如厕需到数十米以外的公厕去。父母的工资也就是区区几十元,可是记忆中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日子,大人们也平静从容地去经营物质贫乏的生活。虽然现在物质极大的丰富了,工资也大大提高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焦虑和压力连绵不绝?恐怕更多的是欲望和比较。

  每个现代人,都有着生存、发展和享受三大需要。如果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的富足,沦为赚钱机器,或者是满足于锱铢必较的节俭,成为葛朗台似的怪物,都是走了极端,都成了金钱驱使下的奴隶,也极容易错过人生路上很多美好的细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对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的评价。外面的物价如何上涨,哪个同窗飞黄腾达,对于身处陋巷的颜回来说都毫无意义,他依然能享受着自然平静的快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对我们的社会也是有益的。节俭,避免了因欲望的驱使而迷茫痛苦,又能让浮躁的灵魂得以安宁。那么,物价的潮起潮落,无非是消费程度多少的问题,又与我们有多大关系呢?

  还是多看看那些不如我们的人吧!和他们相比,我们已经身在天堂,还有什么理由焦虑和困顿?还有什么借口感慨生活的艰难呢?“涨”声一片又如何?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精打细算建帐本

  天香(开发区)

  月中,交给阿姨一个月的工资和伙食,给孩子买了两罐奶粉,3000元家用所剩无几。供房养车养孩子,样样都花钱,现在什么都在涨价,看新闻一听“涨”字神经都有点紧张。

  看着钱像水一样流出去,我和老公商量,希望他作为一家之主,能把稳家庭经济的舵。老公高屋建瓴,给出几点建议:多挣钱,少浪费,深挖洞,广积粮。老公说完,还分配了任务:他开源,我节流。

  不得不承认,我不是一个善于理财的主妇,夫妻俩每月多少收入,每月支出多少,我心中没个数。购物也没有谱,心血来潮时就去逛街,看到喜欢的不管有用没用都买回来,家里衣柜塞得满满的,鞋柜还有几双一次没穿过的鞋子,厨柜里果汁机、豆浆机、酸奶机应有尽有,一年也用不上几次。

  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只好向身边的女友们请教妙招,一位朋友建议我建立网上帐本:“把你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录下来,通过记录,提醒自己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听起来不错,不妨试试。很快,我有了自己的网上帐本,每天,我把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写进去,包括阿姨的工资、孩子的奶粉、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费、物管费、燃气费,甚至买一个发夹、一个快餐我也没落下。这些帐目像一根鞭子,时时提醒自己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即使这样,到了25日,我把这些流水帐一一加起来,一个月的家用竟所剩无几!

  接下来的几天,我把口袋捂得更严了。月底的最后一天,老公说,你这个月记帐挺辛苦的,今晚不做饭了,出去吃吧。我说,不行,家用快没了。老公哈哈一笑,说:“这个月马上就过去了,还有200多元剩余,够我们吃一顿啦!”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以心(赤坎)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面对各种生活开支,这让不少低收入家庭头疼不已。但我们既然改变不了事实,不如换一个角度变通一下,想办法开源节流。

  开源:家庭成员发挥兴趣特长,业余时间兼职赚外快。有些单位和工作是需要兼职的,平时不妨多留意各种招聘信息。此外也可以进行自由式兼职。例如,有车的,可以去拉客或载货;有学识的,可以写文章换稿费;能说会道的,可以推销保健品或化妆品。总之,只要肯干苦干,赚钱的门道多的是。

  节流:想赚钱的人不少,但取得好收益的人却不多,因此更要在节省方面下功夫。没必要时不要开电视,有空多跟家人聊天交流,既省电又能增进感情;空闲时少上网多看书,既省电又减少对身体的辐射和对眼睛的损害;洗衣机费水又费电,衣服不多的情况下用手洗,平时洗衣服和洗菜剩下的水可以积起来冲厕所;与别人联系,两三句话可以发信息,跟朋友谈心叙旧可以发个E-mail;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平时多吃素少吃肉,既省菜钱又健康……总之,生活中有许多节省的窍门,稍微改变一下习惯就能够实现,既不会让生活质量打折,又能节约支出。

  不管物价再涨,生活再穷,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只有懂得开源和节流的家庭,才能冷静笑对金融危机,日子也不会过得紧巴巴的。

  单亲家庭理财手册

  张珊(霞山)

  两年前,我的婚姻结束了,恰在此时,我的单位,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国企,也正式宣告破产。一个拿着失业证的中年妇女,还要带着正在求学阶段的孩子,困难可想而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离不开钱,可是物价一天天的飞涨,又该怎样面对呢?

  痛定思痛,我细心地计算了自己的筹码,并且做好了相应的理财计划。所幸的是,虽然我现在失去了稳定的单位,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专业职称,很快就在一家私企找到了工作,领着一份过得去的薪水,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

  相比正常家庭来说,单亲家庭的抵抗风险能力无疑是弱一点的。虽然我现在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是漫漫人生路,谁都难以保证会不会在这路上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因此,我为自己和孩子购买了好几份商业保险,做好了家庭的保障计划,就可以更加乐观地面对今后的岁月。

  人们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面对通货膨胀的威胁,如果仅只是满足应付好每个月的账单而没有储蓄和投资的话,那么未来的日子也很难抵御人生风浪的,所以,选择基金定投,就是我投资的首要选择。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坚持每月投资一小部分钱,收益已足以让人满意了。

  理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生活里一定有比理财更重要的事情,就好像节约是美德,但不能因为节约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只是满足银行账户里数字的上升,那么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没多少实际的意义。因此,不成为金钱的奴隶,善用金钱犒赏自己,比如一次旅游、一顿大餐、一次聚会,自得其乐享受赚钱的乐趣,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面对生活里的波澜。

  面对“涨”声的无奈之招

  诸子穆(赤坎)

  这几年,物价好像驾驶着神舟七号,跑得飞快,越来越高。对有钱人来说,上涨的物价不过是孙猴子在成千上万的猴毛中拔了一根,根本无光痛痒。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事关生计,这物价一涨,钱袋子就得紧缩了。

  普通老百姓都是弱势群体,面对汹涌的涨势自然是不能奈何。但在“涨”声不断中,被迫出招应对也可以理解了。

  招式一:囤积存货。这招老大爷老大娘们用得最多。一旦闻“涨”之风,闲赋在家的大爷大娘们便早早而起,到超市排队,把超市暂时还没有涨的大米、油多买一点回家,够家里人吃几个月的。

  招式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招对工薪阶层最有效。比如我以前总喜欢张罗着朋友到餐馆去FB一顿,200元以内就可以搞掂,可现在到餐馆里,一般都要三四百元。次数多了,钱包瘪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把朋友请到家里,自己动手,除了辛苦点,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招式三:节衣缩食。对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物价涨了,生活就更窘迫了。猪肉涨价后,吃不起猪肉,干脆就少买或者不买了,素菜更健康。电涨价了,家里就减少电器使用,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水不能不用,只能点滴珍惜,重复利用。至于跟日常生活无关紧要的物品,你要涨就涨吧,反正我也不买。

  面对“涨”声不断的中国市场,“无奈面对”已成了老百姓最后的选择,毕竟,“涨风”经常吹,假如天天为“涨”烦恼、忧愁,气病了岂不是又得到医院去享受一番越来越贵的医疗?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