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权益保护动态 >
早期教育:解放孩子 捍卫童年
www.110.com 2010-09-17 17:08

  编者按:《解放孩子 捍卫童年》一文是本报“关注儿童健康安全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此次系列报道共五期,先后关注了儿童意外伤害(5月10日)、儿童安全用药(5月17日)、儿童心理健康(5月24日)、儿童疫苗接种(5月31日)。从日常生活到意外伤害、从疾病预防到人格培养、从狭义健康到全面成长,我们希望社会一起努力,全方位的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健康与安全的保护伞。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就家长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一些误区和注意事项,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

  孙云晓,1955年2月生于山东青岛,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6岁以下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

  孙云晓认为,6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6岁以前的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忽视了对幼儿的情感陪护和交流。

  年轻的父母社会生存压力大,为生活和工作而奔忙,造成了目前许多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祖辈)或保姆来带的现状。比如上海的“80后”父母中80%以上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孙云晓认为,年轻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而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孩子对父母的需要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忙于工作的父母,应当晚上自己带孩子。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可以让老人得以休息。

  孙云晓介绍说,以往研究发现,只有30%的老人才有能力带孩子,多数的隔代抚养都不成功,例如测试发现,爷爷奶奶给孩子做的早餐不合适,对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也不恰当。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带,更是不妥。首先,绝大多数保姆没有受过早期教育的专业训练;其次,保姆是一种职业,对孩子的细心关爱是不到位的,频繁换保姆,对孩子影响更大,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认为,12岁以前能否跟父母建立起亲密的情感,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在胎儿时期已经能感受到母亲,母亲的味道会使孩子感到很熟悉、很安全。如果孩子在12岁以前无法跟父母建立亲子依恋关系,将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对日后心理成长埋下隐患,例如国内外多起大型凶杀案的凶手都属于这种情况。“儿童特别需要爱的滋养,爱比牛奶更重要,有爱,孩子才能像花儿一样绽放。孩子在12岁以前,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可能一生都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孙云晓说。

  孙云晓提出:父母在孩子12岁以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杰出的父母;6岁以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优秀的父母;3岁以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好父母;3岁前不能经常陪伴孩子是很糟糕的父母。

  早期教育知识化是对孩子的摧残

  孙云晓指出,早期教育的内容很重要,现在很多父母过于追求知识化,技能化,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忽略了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父母望子成龙,在幼儿期就让孩子认很多字、背很多诗、做很多题;一些幼儿园甚至在教小学三年级的字。孩子感受的是力所不能及的学习任务,过早体会到失败,致使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厌学。如某教育学教授所说,知识教育的提前入侵可能导致孩子智力的偏瘫。

  孙云晓认为,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早期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要有充足的玩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发展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并培养最初的道德智能,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友善、合作等等。

  小学新生入学的标准对早期教育有导向作用,一些小学在招生的时候,其标准助长了早期教育知识化的倾向。孙云晓呼吁,幼儿园早期教育不能小学化,应该建立科学的小学入学标准。“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过于知识化的早期教育会伤害孩子,要解放孩子,捍卫童年。”孙云晓说。

  早期教育不可忽视性别差异

  在考虑儿童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在6岁以前上学,为了让孩子符合“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入学规定,一些孕妇甚至提前剖腹产,让孩子在8月31日以前出生。近日网上调查显示,75%以上网友赞成孩子6岁前入学。

  孙云晓感到这是一个“可怕的民意”,尤其对男孩更不公平。因为有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手指神经的发育也比女孩晚,写字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让男孩早于6岁上学,是一个灾难性的决定,男孩往往听不懂、坐不住,学习成绩节节败退,被视做愚笨或迟钝,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甚至可能使孩子成为一个问题儿童。

  研究表明,97%的男孩都不适合早于6岁上学,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显示,家长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晚上学一年。孙云晓建议,家长可以考虑让男孩7周岁入学。晚入学一年,可以让男孩支配精细动作的运动神经和认知技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发育,缩小男孩和女孩的发育差距,使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孙云晓认为,早期教育阶段对男孩要更多一些耐心,更多一些鼓励,要让他们多动手,多运动,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塑造男子汉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规则、团队合作精神、荣誉感;而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更早,应该更多进行一些儿童文学和儿童艺术的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和谐发展。

  “懒”父母可以培养出巧孩子

  现在,一些孩子在长大后不尊重长辈,不懂得体谅父母,不会做家务,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应该的。

  对于这一情况,孙云晓认为,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小时候没养成好习惯,反倒培养了很多坏习惯。孩子就像一块地,种什么长什么。从小让孩子做简单的家务,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孙云晓指出,早期教育是生活教育,要学会观察,学会生活,学会洗衣服,穿衣服,收拾自己的东西,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小学时就为全家做饭,14岁是全乡的插秧冠军,所以,他的生活能力强,创业能力也强。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反生活”的教育,整天告诉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孩子不会生活就不会做人,不会和别人合作,将来怎么能有幸福的生活呢?

  一些欧美国家,已经把烹饪课作为必修科,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孙云晓认为,在幼儿园时,应该让孩子学会洗手绢,洗内衣,学会与别人合作;到了小学,应该让孩子学会做饭,“懒”父母可以培养出巧孩子。

  道德教育让孩子终生受益

  通过大量研究和试验,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家文龙鳞教授得出了“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将无法适应10年后的社会”的结论,他给年轻父母们的忠告是: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孙云晓对文龙鳞的观点表示赞同。“6岁之前是孩子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为人的一生奠定了基础。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早期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智能的培养,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孙云晓说。

  孙云晓建议家长在孩子2岁前要给予充分的满足、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2岁到6岁之间,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建立规则。小孩子可能有一些错误的表现,例如骂人,打人,睡觉以前要吃糖等等,家长要对孩子的这些错误行为说不。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能力迅速发展,告诉孩子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随手关灯,待人要有礼貌等等,可以在孩子脑海里建立是非概念,培养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就像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6岁以前的道德教育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孙云晓介绍说,曾经有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