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学论文 >
日本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2)
www.110.com 2010-07-24 13:00



  由于泡沫造成的经济失败事关重大,无论学界还是实际部门都非常重视从中吸取教训,日本在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是很丰富的 .尤其是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的“二十一世纪综合研究项目”对1980年以来二十年间日本经济和政治所进行的深入考察和分析 ,提供了详实的素材和精辟的论述,笔者从中获益匪浅,有必要特此说明。

  Ⅱ。 两个起点:国际贸易的巨额顺差和日圆汇率的急剧升值

  日本经济泡沫现象的远因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初期。

  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维持多年的1美圆对360日圆的外汇兑换率出现浮动。为了避免日圆升值,大藏省和日本中央银行联手抛售日圆收购美圆,造成巨额货币被投放到市场之中,形成连续两年的资金过剩流动性累积。再加上1972年8月,田中角荣在就任首相前后宣布列岛改造计划,把每年经济增长率高估到10%.这就无意之间在物价、地价机制中种下了酝酿泡沫的病根。

  接着在1973年后期爆发了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猛涨四倍,这对严重依赖进口原油的日本经济打击极大,一时出现负增长(-1%—-2%)以及高通货膨胀率(26%)的危局。受石油涨价影响的企业只好采取解雇工人的方式来降低经营成本,而无法向产品价格转嫁压力的企业则纷纷倒闭,其结果在1974年出现了破产失业的高潮,劳资纠纷因此激化。当年度日本全国出现的罢工事件达一万数千件,参加人数多至一千四百余万人。为了维护经济基础和社会安定,经过交涉协调,企业、工会以及政府在1975年达成妥协性解决的协议:企业保障工人的就业权,工会降低加薪要求甚至同意减少劳动报酬,政府则通过大量发行赤字国债、建立就业资助制度、投入政府资金等方式来提供雇佣后援。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日本逐渐形成了财界、工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自民党议员集团共同组成的利益协调机制,这就是所谓的“1975年体制”。正是这种准社会主义的结构性特征妨碍了对泡沫破灭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

  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进一步采取大规模扩张财政的政策,以便刺激经济景气。到1982年,日本发行的国债占GDP的35%.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1975年体制”也得到加强和改进。不仅以政府保护产业为宗旨的“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1978年生效)得到进一步贯彻,而且还通过了“特定产业结构改造临时措施法”(1983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出现了“终身雇佣制”、“年功薪金制”以及“企业内部工会”等三种有特色的制度安排,政治和社会系统也形成了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各种节能高效的机制。其结果制造业和贸易业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在石油价格猛涨和日圆升值的不利条件下,日本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倒日益增强,并且在发达国家中最先摆脱世界性滞胀和经济危机的阴影。

  由于国际竞争力的强化,日本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而美国一直为通货膨胀所困扰,不得不采取严格紧缩银根的政策,导致银行高利率和美圆升值(日圆相对贬值),不利于美国企业出口创汇,于是形成了日本民间和政府积累了大规模的收支顺差、美国民间和政府都赤字累累的局面,日美经济摩擦日益激化。根据美国商务部发表的统计数据,1983年美国对日贸易赤字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200亿美圆大关,高达216.65亿美圆,1984年又飚升到368亿美圆,而同年美国贸易逆差则达到创记录的1233亿美圆。为了改变贸易不均衡的状态,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强烈要求日本增加进口、扩大内需、缓和行政限制措施 .

  面临咄咄逼人的国际压力,当时的中曾根内阁只好大张旗鼓地缓和对房地产的限制、积极投资兴建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在不动产开发等土木工程中引进民间竞争机制、提出迁都设想等等,并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对不动产投资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修改证券交易法、放宽企业上市资格标准等举措把民间资金吸引到股票交易市场。这一系列动作导致日本的地价和股价从1984年左右开始上升。特别是日本银行在放贷时片面强调土地担保这一前提条件,而地价暴涨又使得银行贷款抵押物被过高估价,土地担保实际上已经丧失了预防风险的作用。这是促使日本经济泡沫化的直接原因,是泡沫现象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起点。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