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其它行政法论文 >
于安、余凌云:关于行政契约理论与制度走向的(5)
www.110.com 2010-07-26 11:12

  余凌云:  我很欣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感觉到对许多法学问题的研究往往不注意宪法问题,我注意到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已经开始致力于扭转这种倾向,许多实体和程序问题都从宪法上探询根源。这样就把宪法变成活生生的、离我们非常近的东西。我认为这样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是对的,而且应该加强。我们有许多立法的问题恰恰是宪法问题没弄清。比如谈到权利的配置往往是宪法问题。在安防报警服务业立法中,国务院法制办的同志问我们:公安机关有没有必要管这个行业?如何管?这实际上关涉到警察权对公民权的干预,我认为需要从宪法、组织法上去找正当性理由。我认为对行政契约的理论探询也要这样做,也要循着这个思路解决。行政契约营造了现代的民主的环境,它把民主的参政权融到制度之中。我感觉它是有坚实的宪法基础的。

  那么,行政契约能否成立?范围有多大?围绕着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要与时俱进,首先要对公法与私法的二元论做适度批判。现在我们之所以还在讨论行政契约能否成立,其根源还在公私法二元论上。实际上呢,公私法的发展是个社会历史需求过程,随着社会发展,二元论已经模糊起来。而我们恰恰相反,要把这些问题清晰化,这就是我们总要打问号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行政契约的形成是有社会的需求,有社会的根基。它形成后,如果私法的规则调整不了,它必然要产生它自己的规则。这种特别的规则你认为是公的规则也好,还是私的规则的进一步发展也好,但它毕竟发展出来这个规则。如果这个规则已经走得很远,远非民商法理论所能解释,已经质变到既便拉张民商法皮囊也无法容纳得下,那么,我们也无法不正对现实、接受现实。我始终认为行政契约上的规则是混同的、混合的(mixing)。而且,随着政府想利用行政契约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的规则的适用还是不一样的。有的类别的行政契约适用,可能在私的规则上更多些,有的少些。现在行政法学界和民商法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有争议,在我看来,引起双方争议的领域,或者说契约形态,多为混合合同(mixing contract),解决这个问题也必然是个混合的规则。

  有的契约形式纯粹在公法领域运用,但有可能和民事合同有些类似,有些民事合同的规则在这里也能运用,但特别规则更多。比如行政委托合同,实际上也是个委托合同,原则上应该能够适用合同法第二十一章“委托合同”之基本规定(当然,上述规定中有可能导致权力失控的规定,应该修正或者不适用),但其能否成立,前提是这个行政权能不能委托,也就是要先解决委托的合法性问题,不是所有的权力都能委托;另外,委托出去之后怎么办,责任问题政府能不能控制得住?这里很显然公的规则多一些,私的规则少一些。

  更进一步,公法领域中契约规制的实践可能走得更远,远到非私的合同理论所可企及,完全是借助契约的外在形式和理念,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外壳”理论或实践。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在行政内部领域内运用特别多的“假契约”(pseudo-contract),不仅在我国,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普通法系国家也存在,它主要是想引入一些市场竞争机制,包括在明确各自岗位、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如何调动积极性,在公共服务领域,营造类似市场的竞争压力,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但现在这种有益的实践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责任机制。英国有个女博士叫戴维斯(A. C. L. Davies),她专门写了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就是讲这个问题,并整理出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是《责任机制——对契约规制的公法分析》。她把政府契约规制分为两块:一块是我们前头讲的政府合同,另外一块就是“假契约”的问题。[4] 我和英国剑桥大学公法中心主任福赛教授(F. C. Forsyth)、当时也在剑桥作访问学者的澳大利亚学者彼得·凯恩(Peter Cane)都探讨过,他们也说“假契约”政府也用,但现在主要问题还是责任机制。总结起来,行政法领域存在的契约形态大概就是上述三种类型。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