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动纠纷 > 劳动法规 > 职业培训等法规 >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国家技能资格导
www.110.com 2010-07-05 12:59

各市县人事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厅根据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导航计划》的要求,制定了我省《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
  二00六年三月七日

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人才强省战略要求,围绕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针对劳动者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和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帮助劳动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完善政策、做好服务,强化国家技能资格的引导功能,为劳动者就业成才提供技能导航,为社会培训和就业提供对接服务。2006年至2010年5年内,力争对12万劳动者提供鉴定服务。

  二、主要内容

  (一)实施技师考评示范项目,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1、根据我省经济发展需要,选择10个劳动力市场急需、通用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职业工种和5个行业特点明显、生产工艺要求高的职业工种作为我省技师和高技能人才考评示范项目,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完善基础工作,加强质量管理,做到基础工作配套、管理运行规范、鉴定质量保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完善我省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办法。对于社会通用性强的职业工种的技师考评采用社会化鉴定的方式,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实行鉴定机构考核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对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复杂和操作性强的职业工种,试行企业内业绩评定的方式,实行能力考核与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考评办法。

  3、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或细化技师和高级技师破格或越级考评的申报条件,进一步突破比例、资历、年龄和身份的限制,促进新技师成长。对掌握高超技能、做出重大贡献的技能骨干,经企业推荐,报省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后可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4、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与技能竞赛的沟通机制。省、地级市、有关部门或行业举办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标准的技能竞赛,只要从国家题库或省级地方题库提取试题或组织专家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命题的,省级竞赛获得前三名和市级竞赛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由省人事劳动保障厅颁发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都合格的选手,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5、按照劳动保障部的部署,探索推行预备技师资格试点,选择1—2所技师学院和高职院校试行,促进后备技师成长。

  (二)实施企业技能人才业绩评价项目,加快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

  1、指导具备条件的骨干支柱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职工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对技术工人普遍进行一次技能评价。

  2、改革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按照“统一标准、现场考核、强化督导”的原则,通过生产现场的能力考核和工作成果的业绩评定等方法,重点评价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考核内容由企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岗位要求,对国家题库确定的考核内容进行30%的调整。考核合格的,根据企业要求,可按规定核发职业资格证书或出具统一的考核成绩证明,并列入职业技能鉴定的统计范围。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企业职工初、中级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和办法。对于符合职业资格鉴定申报条件,讲究职业道德并且技能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工作业绩优的企业职工,可直接进行初、中级职业资格认定。

  4、在有条件的市县和企业,探索通过视频网络等方式开展远程鉴定。

  (三)实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1、各级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席工作制度,有计划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至2007年,凡是专业工种设置列入国家就业准入范围的职业院校应实行“双证书”制度。

  2、选择1—2所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鉴定工作基础较好的职业院校,结合职业院校教育培训实际,对照职业资格与学历文凭的不同要求,开展将职业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试点。

  3、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精神,研究制定职业院校教学内容评估办法,并组织实施。经认定,职业院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申请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下职业技能鉴定时,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

  4、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力争到2007年将鉴定网络覆盖到所有具备设所站的职业院校,扩大鉴定机构的服务范围,提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鉴定服务能力。

  5、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及职业技能鉴定的成本核算,与物价、教育等部门共同制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及收费办法。

  (四)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鉴定服务项目,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1、与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相衔接,根据当地就业需求,结合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情况,引导其参加适合再就业职业的技能鉴定。

  2、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需求,不定期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专场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的,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落实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参加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指定的工种),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个工种收费标准的80%.

  (五)实施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单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工作的通知》(劳社厅[2005]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我省单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并参照《单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要求》,组织开发单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

  2、结合输入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在加工制造、建筑环卫、饮食服务等就业领域,选择就业需求量大、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就业技能,组织单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对考核合格人员,免费颁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3、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农民工单项职业能力鉴定费用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补贴范畴。

  4、与物价、财政部门协商制定单项职业能力考核收费项目和标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由培训、鉴定、就业业务机构组成的工作指导小组,统筹组织本地区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的实施,并做好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至2007年,各市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起公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每年对各市县鉴定情况进行通报。

  (二)完善激励措施,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凭技能得到使用和晋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培训、考核、劳动组织管理和工资分配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用人和劳动者就业的资格准入观念,推动职业培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制度、培训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定期开展全省技术能手、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的评选表彰工作。加强优秀技能人才的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形成技能证书促进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环境氛围。

  (三)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建设省职业资格管理数据库,全面公开职业资格管理公共信息。设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监督。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违规处理办法,加大鉴定违规处理力度。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定期质量通报制度和鉴定机构工作业绩档案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规范鉴定所站管理和服务流程,组织质量管理认证。加强考务管理,组建省鉴定质量督导员队伍,全面开展质量督导工作。加强考评人员和质量督导人员管理,强化对其承担考核鉴定工作活动的监管。

  (四)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设的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调整鉴定所站布局,逐步完善以城市为中心的鉴定实施体系。严格鉴定所站审批,反对不正当竞争。抓好地方题库建设,扩大题库资源的覆盖面。完善证书验印、核发与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证书网上公告和网上查询系统,向社会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服务。完善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定和聘用管理办法,加强考评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考评技术培训。组建专家队伍,为鉴定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院校、培训中心或其他培训机构作为实验基地,开发和检验标准、教材、题库、考试技术和考务管理技术,使其成为先进的培训模式、鉴定方法和考试技术的实验中心,成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五)拓宽筹资渠道,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筹资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资源兴建一批高标准、开放式的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面向全社会提供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服务,解决我省技能人才培养设备设施不足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职业培训水平。

  四、工作安排

  (一)制订实施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各市县要在2006年3月底前制定本地区国家技能资格实施计划,成立工作机构,并将实施计划上报我厅培训就业处。

  (二)2006年6月底前,完成5个项目的相关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印发实施。确定有关工作的试点单位,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三)2006年12月底前,对本年度各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及对策。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