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案例 > 经济法案例 > 合同法案例 >
《老崔的故事》并非虚构 作者被判名誉侵权(3)
www.110.com 2010-07-23 16:45

    海南法立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许梓个人认为:

    文学作品是人的脑力劳动创造的智力成果,允许作者杜撰人物、虚构情节。在法律上,关于文学作品与某公民的情况近似算不算侵权,应当区别不同载体的作品进行认定和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8-7)的有关规定,在法律实践中———

    对非纪实性文学作品一般认定为:撰写发表文学作品,不是以生活中特定的人为描述对象,只是作品中的情节与生活中某人的情况相仿的,不能对号入座,因为这类作品允许虚构情况、杜撰人文。故该作品不应认定为侵权。

     对纪实性文学作品一般认定为:描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对特定人进行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损害其名誉的;或者虽未写明真名实姓和住址,但所描写的人物在个人经历、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特定人相似,并且达到足以使熟悉该特定人的其他人(如这个人的亲属、同事等)以此推断出该文所描写的人实际就是这个特定人的程度,就可以认定作品中的人物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这个人。如文中有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的内容,致使其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

    当然,即使是纪实性文学作品,如作品中没有人格侮辱、诽谤的内容,只是时间、地点等个别细节和枝节问题失实,也不构成名誉侵权。

     本案法院查明的事实表明,《老崔的故事》关于主人翁“老崔”的描写,在个人经历、生活和工作环境、语言习惯等方面与现实生活中的崔老师极为相似,且崔老师的其他同事,都可通过该小说推断出“老崔”指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崔老师,因此,可以认定《老崔的故事》是一篇纪实性的小说,并且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崔老师为描写对象的。因此,如该小说中对描写对象确有人格侮辱性的内容,就构成了名誉侵权。

   
 新华网-海南日报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