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其他论文 >
在边缘处思考(下)(8)
www.110.com 2010-07-24 15:36

  几年前,我曾经以“读书、教书、写书”为题作过讲演。这个题目是我多年生活的写照。现在,我暂时不再教书,但仍在读书和写书,实际上,我可以永远不教书,甚至也不写书,但不能不读书。我的一位旧友说他的愿望是作一个思想家,而我,只要作个读书人。这是一个很小的心愿,也是一个很大的愿望,因为它需要我毕生去争取和维护。我很惭愧,并不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愿望,而是为自己读书太少。我这样说,绝非谦虚。我年少时求知心切,苦于无书可读,现在坐拥书城,却少有读书的时间。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的阅读,一种是有目的的阅读。前一种阅读是无功利的,随心所欲的,后一种则是目的明确的。我说的“少有读书时间”指的主要是前一种情况。这些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写作的目的,虽然在此过程中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失去的可能更多。我已经讨论过思想与写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同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有联系而且很相似。随心所欲的阅读是令人愉快的,但是长时间地沉浸在这种状态中可能使人的思想过于散漫,既不能集中也难以深入,相反,功利性的阅读产生效率,但要是没有自由的阅读来调剂,思想会变得僵化,读书也可能失去乐趣而成为一种负担。显然,两种阅读以及读与写之间应当有一个适当的平衡。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是,通过读书积累知识,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具备了著述的条件?有的人学富五车,文章传世,就是写的太少。有的人喜谈大问题,喜作大题目,但是这些问题和题目显然超出了他们的学识和把握。我们会为前一种人感到惋惜,为后一种人感到遗憾。但我们仍不能确定知识积累与写作之间的适当的度。我只能说,知识积累的数量与研究深入的程度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已经具备了写的基本条件,写得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者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多寡。因此,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件比简单地积累知识更要紧的事情。

  学会用学术的方式思考和表达,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在我们写出第一篇成熟的东西以前,有一个长期的不为人知的学习和思考的阶段。这个道理,讲出来大家都容易明白,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按照这种道理行事。通常看到的情况是,一个新秀斩露头角,引起大家注意,于是,各种稿约、邀请和(最后是)采访纷纷而至,人们似乎认为,一个人的第一本书或者文章好,他(或她)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一定也好,不仅如此,人们还经常以为,一个人学术文章作得,随笔杂文也一定作得;书斋里有成就,媒体上也一定表现不凡。结果,一个凡人必须变得无所不能,否则就没有办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对一个学者来说,这种情形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也是一个很大的危险。除非能够适可而止,他(或她)可能不再是一个学者,而变成一个社会活动家或者其他什么家。当一个人到了没有时间读书,也无暇思考的时候,他(或她)如何保证自己的学术水准呢?我这样说并非主张学者应当完全拒绝外面的世界。其实,成功带来的“外部效应”对一个学者并不简单是一件坏事,相反,没有人可能交流,终日枯坐书斋,最后会让人窒息。两方面的事例我都见过(其中尤以前者为多)。我自己的经验是,一动一静,两个极端均不可取,若能在动与静之间取得一种适当的平衡,就能同时在两方面受益。我曾经提到来到北京和进入知识界对我的积极影响,都是着眼于动的方面。因为能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也因为与外界交往扩大,不但机会增加了,眼界也扩大了。很难说我的思想发展和学术选择哪些是坐在书斋里构想出来的,哪些是在与外界的各交往中被刺激和激发出来的,只能说,没有书斋以外的学术经验,就不会今天的我。因此,问题不在于应当选择动还是静,而在于如何保持动与静之间的恰当平衡。自然,这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我的基本原则是:不了解的事情不谈,费时多受益少的活动不参加,没有实质意义的事不做,不要让自己太委屈太勉强,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当然,有许多活动和事情并非无益,我所以放弃它们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