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其它行政法论文 >
治理、信息与行政公开(11)
www.110.com 2010-07-26 10:56



  10、载于《福建九三》, //www.online.xm.fj.cn/xm93/fj93/wfsfjsh.htm

  11、载于“中国警务报道”网站。//www.china110.com/police/plnews/gdjs/fuj/item/2002_03/581472.shtml.

  12、//www.chinapost.gov.cn/news/313/tb06.htm

  13、《羊城晚报》2000年3月11日,另见 //dailynews.sina.com.cn/china/2000-3-11/70761.html

  14、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知识的重要性,强调调查研究及执政党强调“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与工作作风。

  15、某种意义上,我们所倡导的“调查研究”之风,可视为“微服私访”的Windows 2000加强版。但是离开了法治化的信息公开制度,“调查研究”也已蜕变为一种制度化的游戏。参见党国英:《从“调查研究”中解放出来》,《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调查研究对于改善决策者在信息争夺游戏中弱者地位的作用实在有限,这可以从一个例子侧面反映,据叶子龙回忆,毛泽东晚年常似乎自言自语地说,“他们为什么不对我说实话,到底为什么”,参见叶子龙口述,温卫东整理:《叶子龙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在“微服私访模式”下,即便在有作为的治理者中,毛的困惑也具有普遍性。

  16、看一看《××皇帝微服私访记》之类的影视作品的一再重拍和颇广的收视率、传媒的仅仅乐道、反复评论,一些演员已成了皇帝专业户、格格专业户。这些现象表明的不仅仅是影视题材的乏味,似乎也有心理机制的因素。

  17、许多研究文献从人民主权条款、言论自由条款和公民参政条款等推演,为知情权的宪法渊源寻找根据。参见张鹏、黄珈庚:《WTO与我国行政公开》,《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吴建依:“论行政公开原则”,《中国法学》2000年3期;李金刚:“行政公开及我国相关制度之完善”,《经济与法》,1999年3期;赵正群:“情报公开法制化的世界潮流与政府上网工程的意义”,《公法》,第二卷,2000.

  18、准确地说,第二组信息不对称是发生在公民与作为整体的治理者(即包括治理的决策者与治理的承担者,两者被我合称为治理者。其中决策者我主要指的是中央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中的主要领导者,虽然作为承担者的各地方及下层级官僚也有“决策”活动)之间,但考虑到能够控制日常公共信息的主要是官僚层而主要不是决策者,所以我把公民与治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化约为公民与官僚之间的矛盾。

  19、陈端洪在谈及宪政主义中的责任政府内涵时使用accountability一词,本文在秉持相同理解前提下,把政府对民众的信息披露视为宪政主义下政府政治责任的一部分。参见陈端洪:《中国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8.

  20、可资为证的例子之一是很少题词的政府总理朱镕基也为《焦点访谈》题词,并称自己经常看该节目,这当然更增添了《焦点访谈》栏目在公众和官员心目中的份量。

  21、这当然不是它的法律义务,焦点访谈不一定必须(法律意义上的)批评政府,事实上它也不总是如此。它之所以被公众包括领导人在内认为是揭露社会问题的,而社会问题中通常包含了政府的失职贪腐等问题,既是它的自我定位和实际运作中中包含了这部分内容,也因为其报道对社会公众心理的影响及反过来对节目主办者自我定位的影响与强化。

  22、在宪政体制下,政府时时了解公民对自己的不满是政府法律上的责任,也是政府对公民负责的表现。这既是政府的“得分”机会,也是宪政的一种价值。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